不妨多学点哲学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4月21日 08:47:39 |
不妨多学点哲学 ——解读《大众哲学》 ■ 黄新亮 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研究纯粹概念的学科;哲学是哲学的哲学;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宗教相同,都追求大写的真理…… 关于哲学是什么?究竟给哲学下怎样的定义?实在是令胡适、冯友兰、范寿康、艾思奇和黑格尔、叔本华,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等等著名哲学家们头疼和困惑的事儿。他们通过本人经年累月或穷经皓首地研学与探索、概括与总结,试图给哲学下一个精准的定义,都难以心随所愿,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看来,哲学果真是那么高深莫测的学问,是科学,还是玄学? 哲学当然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有丰富内涵、高技术含量的科学。是研究存在与意识、存在与存在、意识与意识,直接关乎宇宙观和人生观、价值论和方法论。 这样看来,也就基本改变,甚至颠覆了我们的一些对于哲学的传统认知和定向思维。原来以为,哲学是学校设置的一种难懂的科目,且枯燥乏味。更有甚者认为,哲学等同于那些算命先生,什么子丑寅卯、天干地支…… 许多人总以为哲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学问,或是一种谈命运说鬼神的神秘思想,以为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隔得天地一般的遥远,普通人绝难过问,高不可攀。其实,哲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哲学并不神秘。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影随同,形影不离。 只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感到习以为常,平淡无奇,因此即使有了哲学,如果不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不进行仔细反省和体会,也就不觉得它是哲学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世界变了样,中国变了样,时局变了样;有的事物新生出来了,有的事物毁灭了,有的事物正欣欣向荣,成为新世界的主人,有的事物衰老没落了,或者奄奄一息地进了坟墓,或者正在做疯狂的临死挣扎。所有这一切现象会使我们感动、叹息、兴奋,并且在你的头脑里,深深地印上一个“一切都变了”的观念。此时,即使你是对哲学毫无研究的人,你在无意中已经有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哲学思想了。 哲学并不是特指哲学专家著书立说之教材或书本,而是包括在千万人在生活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里面,到处包含着哲学思想的根苗。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哲学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神秘玄妙,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很密切,书本上似乎很高深的哲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些平常的思想中间,并没有隔着大院厚墙,铜墙铁壁。另一方面是说,日常生活的普通思想中,还不一定就有系统完整的哲学思想,它包含着哲学思想的一些根苗,没有它,就不能生长起哲学思想,就好像没有根苗就不可能生长出树木来一样。简而言之,水是需要源头的,树是需要根苗的。 哲学就在千万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里,但还是根苗,处于萌芽期。只有研究哲学,才能获得完整的哲学思想。 然而,哲学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等同于果树林里找桃树。首先要熟悉桃树是长成什么样子的,做到了然在胸,什么样的树不是桃树,才能从林子里找到桃树。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两个要素,满足哲学思考和思想。 研究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抓紧正确的哲学思想,免除思想上的混乱。最进步的、正确的、合乎真理的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哲学思想。 在同样的环境之下,不同阶级的人发生不同的感想。就反动统治下的旧中国来说,那时人民的生活困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处在生活困难的情形之下,会萌生一些什么思想呢?首先他们自然要对于自己的目前境遇表示不满,对于社会现状不满。这是一切生活困难的人大致共同的思想。事实上对于现状的不满是不同的人有各种不同的想法;而这些不同的想法是由各种人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继而出现了有的人由不满变为绝望,甚至自杀;有的人逆来顺受,度日如年;有的人以为生不逢时,命中注定,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消极处世或“与世无争”的社会群体,几乎占据社会的绝大多数。又有的人却相反地认为生活困难不是命中注定,而是由社会上的许多事实原因所造成的。由此相信这令我们不满的社会生活现状一定有方法可以改变,只要能看清楚这些原因,并且努力从事实上打破这些原因。还有少数生活优越的人,他们是军阀、官僚、地主、买办、大资本家,他们专门依靠剥削广大人民,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困难的问题是没有关系的。他们中间也有一部分人,完全坐食游荡,无所事事,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身处同样的社会环境下,萌生的各种感想也好,思想也罢,正是旧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里很容易可以碰到的,而同时也是包含着各种哲学的萌芽的。第一种人即绝望者就有“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第二种人即消极者就有“宿命论”的哲学思想。第三种人即改变者就有着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第四种人所谓的权贵者就包含着专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者所宣传的一种哲学思想也带有宿命论的性质,它把少数人看作是天生的或命定的应该来压迫和统治大多数人的。最后一种人把人生看作游戏,以追逐乐趣为能事。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悲观主义的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没有希望的,宿命主义者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根本决定于鬼神上帝,专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者认为全社会的广大人民需要向少数统治者或独裁领袖屈服,享乐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游戏场,人生在世界上就是要来享乐的,不值得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不同的思想,都是不同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用哲学上的专门名词来说,就是各种不同的“世界观”。 哲学思想主要解答整个世界的问题,其他思想主要解答某一事物的问题。因此哲学思想是其他各种思想的世界观基础。 哲学是世界观,同时又是思想方法。研究哲学及时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正确的思想就是能够正确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而正确的哲学思想,是要能够正确地反映整个世界发展的总规律。 研究哲学必须时时刻刻抱着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行动的目的。 通过解读《大众哲学》之绪论,笔者试图与读者分享学习,共同加强对于哲学之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探寻科学的方法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职场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众哲学》是一部哲学专著,首次出版发行于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上世纪40年代末再次出版,到了2017年重版,五年后第4次印刷。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出版,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物。一本哲学专著是如此的深受读者们的喜爱,跨越了70多载春秋,可见经典著作之生命力、魅力及影响力。 本专著作者艾思奇(1910年—1966年),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艾思奇”的名字是从英文“SH”(其英文特写Sheng Hsnen)得到灵感,并成为自己的笔名。 主要著作《哲学与生活》《大众哲学》《艾思奇全书》《“有的放矢”及其他》《胡适梁漱溟哲学思想批判》《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胡适实用主义批判》等。因其贡献卓越,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毛泽东主席在其悼词上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一语。这是毛泽东代表中央政府对艾思奇作为马克思助力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的光辉一生所作出的最为恰当的重要评价。同时他又被誉为“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毛泽东曾称赞说,《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宋平同志曾回忆说:“(《大众哲学》)通俗易懂,使我从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教育。” 如两军对战区分哲学的两大类别,一块招牌;标题很有趣,吸人眼球。比如:“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天晓得”“七十二变”“追论雷峰塔的倒塌”“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也有耐人寻味的标题:“为什么有不如意的事”“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分别”“无风不起浪”“岳飞是怎么死的”等。举例论述,演绎推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大众哲学》腰封上有三句评价语或称之为推荐购书阅读的理由:其一是“一部改变无数人命运轨迹的通俗哲学读本”;其二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经典哲学著作”;其三是“一部影响几代人成长为优秀领导干部的哲学著作”。 正因为《大众哲学》是哲学经典著作,才经得起读者七十余年科普研读的检验,尽管印发于上世纪30年代,七十余年来的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七十年来,我国经历了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三年新冠疫情窗口期……重温《大众哲学》永远不会过时,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原标题: 不妨多学点哲学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