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向阳而生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9月19日 08:20:50 |
乘风破浪,向阳而生 ——读《愿少年乘风破浪》有感 你是否因为一次不顺心的经历,就好像蓝天上一只迷失目标的飞鸟,东碰西撞,随风主宰? 你是否因为一件不如意的小事,就如同大海里失去方向的一叶小舟,摇摆不定,听天由命? 汪曾祺在《愿少年乘风破浪》中说道:所有的迷茫与困惑,挫折与伤痛,都将在乘风破浪的奋斗中寻到答案。 汪老这一生大起大落:青少年时在敌机轰鸣声中艰难学习;中年时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老年被平反后,又因为艺术修为被邀请至天安门城楼工作。 面对这些大风大浪,他始终开明乐观。他的文章也一如他的做人:清新淡雅,如栀子花般明艳清爽。贾平凹说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这也是我们对待青春的最好态度:乘风破浪,向阳而生。 平和洒脱,活出自我 桐庐作为杭州亚运马术的比赛场地,“迎亚运”活动接踵而至。我们学校也收到了杭州市“迎亚运”绘画比赛的通知。 我非常荣幸地被指定参加比赛,心想机会难得得好好准备,正当我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时,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这可是杭州市的比赛啊,桐庐这个小县城,获奖不就如大海捞针吗?何必呢?” “期末在即,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多考几分呢!” “你不是希望期末翻个身吗?还要参加啊?算了吧!”更有同学紧张兮兮地凑上来,试探性地问我。 “人家说不参加,我就不参加吗?我是别人的附属品吗?”我盯着她的眼镜回怼她。 “那祝你好运!好心当成驴肝肺!”她白了我一眼,悻悻地退了回去。 以前我认为把翻白眼用于讽刺很正常。但现在我的脑海里,同学那个白眼挥之不去,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汪曾祺和父亲的相处模式——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老父亲抽烟,拿两根,他一根,儿子一根;他喝酒,倒两杯,他一杯,儿子一杯。他像个老小孩,陪小孩玩还兴高采烈,甚至儿子在家里公然写情书,不但不训斥,还坐在一旁瞎出主意。 对学业,他从不强求,只是在儿子追求梦想时稍加引导;对恋爱,他从不包办,偶尔过问,从不干涉。他教给儿子的豁达包容、尊重自我,成了汪老直面人生暴风雨时的底气,也激励着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在家中,我的父母也经常教育我:总有人会阻止你进步,用冷言冷语打击你,成为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但你就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理性对待这些言论。 就如这亚运会一样,每一届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人越发期待。每一届都不是上一届的复制,这才使它得以延续。 想到这里,我参加比赛的决心更加坚定。 直面苦难,无所畏惧 汪老在西南联大的求学之路,也是他的逃亡之路。 他和同学们眼前是课本,耳边是警报。但就在这个最混乱最危险的岁月里,这里走出了一个个新中国的栋梁之才。为了有更多时间学习,汪老和同学们甚至计算出防空警报与真正危险来临时的时间差用于学习,知识已然超越了他们的生命。 他在《跑警报》中写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征不服的。 美术比赛创作中。 当我看着那纯白的4K纸,壮美蓝图已经在我脑海中浮现:宸宸,琮琮和莲莲随着马的一声嘶鸣,腾空而起,奔腾在桐庐的大街小巷,所到之处,焕然一新,喜气洋洋,而他们的身后,正是桐庐人民呕心沥血建造出来的马术比赛场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是时间问题。为了创作,人家在空调房中午休,我在美术教室画画;人家在自修课上冲击题海,我在美术教室画画;甚至人家在食堂里谈笑风生,我还在美术教室画画。等到肚子造反时,食堂没饭了,最终还是在集体耍赖、撒娇后从心理老师那讨到外卖。 其次是画工问题。脑中蓝图壮美奇幻,手的发挥一言难尽:吉祥物画得头重脚轻,骏马画得大腹便便,亚运徽标画得歪歪扭扭,绝望地就差点把手剁了回炉重造。再看看人家的画,栩栩如生,五彩斑斓,比例恰到好处。我正羡慕于人家画工精妙,不留神,画错了一笔。我的心降到了冰点——这可是骏马身上的点睛之笔!我直接瘫在了椅子上,绝望地盯着天花板。 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桐庐接手马术项目后麻烦也是接踵而来:没有合适场地,人才稀缺,外网不通……这都会消耗极大的精力与资金。但桐庐依然努力建设,迎接困难,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犹豫后,我直起身来,重拾激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补救这幅画,一直到交稿的最后一刻,蓝图终算呈现在了纸上。 其实参赛的那一刻,我就预想到自己极有可能出现失误,一笔毁画,但我还是想试一试,万一我成功了呢? 正如《愿少年乘风破浪》中表现出来的:正视困难,无所畏惧,努力做到最好。这就够了。 严谨端正,勤奋踏实 亚运会宣传板正在准备中。 凌晨12点。妈妈手机铃声大作,全家直接被惊得从床上跳起来。 是什么大事值得这种时候打电话? 就是因为宣传板上人数少了3个。 “这也值得大费周折?”我打着哈欠不满地嘟囔。 “你以为这是玩啊,这是亚运会!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全面崩盘、影响口碑的亚运会!”妈妈趁寻找电话号码的间隙,义正言辞地说,“杭州亚运会的成功筹备,也是无数工作人员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铸就的!” 我无言以对。有着这一份份严谨,马术邀请测试赛在桐庐顺利召开。 而我又在重温《愿少年乘风破浪》时,发现汪老在书中挥毫泼墨写沈从文先生的一个章节。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他对沈从文先生的评价。 他的勤奋踏实使汪老记忆犹新,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汪老笔下,沈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的作家。他妻子坦言,沈先生经常流着鼻血写手稿,血溅到手稿上也不肯休息,汪老自己也经常见到沈先生血迹斑斑的手稿,而沈老自己却觉得不足为奇。而且沈从文先生一坐下去就十几个小时不离位。凭着勤奋踏实,才写就了风靡全国的《湘行散记》。 在沈先生的熏陶下,汪老的文笔风格一如沈先生:娓娓道来,清新脱俗;汪老的做人风格也一如沈先生:严谨端正,勤奋踏实。 而我们正在迎接已经倒计时的亚运会,不正需要全体工作人员踏实勤奋,兢兢业业吗?对于我们而言,亚运会顺利召开难道不需要我们全员戒备,严格遵守各项规矩吗?难道不需要我们学习沈从文先生的严谨态度吗? 作为少年就应该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无所畏惧。而这一切的背后,也要靠平和、独立、无畏、严谨凝聚而成。把青春的欢歌当作云帆高高挂起,乘着新时代的长风,直往沧海而去! 愿少年乘风破浪,向阳而生! 实验初中九(6)班 陈葭萱 |
原标题: 乘风破浪,向阳而生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