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8月09日 08:38:43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读《几时归去作个闲人》有感 读《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读的是别人的故事和人生,思的却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题记 升入初中的这一年,身边的所有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好像说好了似的,天天念叨着“要用功读书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呀”“要争取考上重点高中呀”。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以为我是用功了的,可是第一个学期,我就摔了一个大大的跟头。我很沮丧,也很无奈。虽然依旧每天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我很迷茫。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机器人,每天按部就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初一结束。 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试来了,暑假的脚步近了。我想着,接下去的两个月,总算可以摆脱读书这件事的困扰,去寻找一点别的乐趣了吧!至于两个月之后的事,那就等两个月之后再说吧。 一个慵懒的午觉后的下午,天空经过雷阵雨的洗刷,变得碧蓝无边。空气里飘散着微微湿润的泥土的气息。窗外的银杏树,摇曳着一把把翠色的小扇子,小扇子的层叠处缀满了一颗颗青色的果子。饱满的果粒已经沉沉地垂挂下来。知了,不知为什么静默无语,不再聒噪了。也许是阵雨过后的清凉,让它意识到可以暂且歇一歇了,明天再歌唱也无妨。我随手翻开了期末时买的一本书《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当初买它,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有趣;现在读它,才知道它是苏轼写的一句诗,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传。 从打开扉页的那一刻起,时光流转,回到900年前…… 苏轼的一生,短,短至64载;宦海浮沉,却是长,长至44年。用他的《定风波》一词中的诗句来说,他的一生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4年的光阴,几乎占据了苏轼人生的绝大部分。三次被贬,贯穿始终。对于仕途受阻、屡次谪贬的人来说,他们的内心定然是失落的、怅惘的,甚至愤懑的。但是苏轼却不同。他没有因此否定人生的方向,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脱,追寻一份旷达和明净,践行那股“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的浩然正气。 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觉得这句诗正是苏轼人生的写照,也恰巧呼应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之气,“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之情。 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那么的不同,纵然有些许相似之处,但绝无可能复制粘贴。我们的人生,就好比是心电图,有起有伏。起,证明获得了成功,生命也渐入佳境;伏,意味着遭受了挫折失败,生命跌入深谷。如果是一条平直的线,那就说明你已经死了,生命从此画上了句号。苏轼如此,你亦如此,我,不亦然? 诚然,不消别人说,我们都明白人生起起伏伏那是常态。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我常常想,作为一个中学生,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全部。而就学习是全部这一件事,就让我烦恼重重,压力沉沉。 苏轼的一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于那些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人来说,这种精神无疑是一剂精神良药。而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副思想良方呢?苏轼在回顾他的一生的时候,可以用“人生是逆旅,我亦是行人”来总结。如果有一天,未来的我要对现在的我说一句话,我会说什么呢?我能说什么呢?我希望说一声:“你好,谢谢!”可是,现在的我值得这一句“你好,谢谢”吗? 我突然醒悟,原来,苏轼要告诉我的,其实就是“如何面对”的答案——旷达乐观,无愧于心,向前走! 问心,问自己的心。在求学或者成长的这条路上,我摔了跟头,我的选择是什么?是逃避,得过且过。我没有做到“无愧”,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既然如此,脚下的路又怎能向前延伸呢? 问心,问自己的心。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初心。我一直想要成为一个明朗快乐、积极进取的人,为此,我做了什么?我将要改变什么? 问心,问自己的心。我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虽然不太可能取得像全红婵、谌利军、马龙、陈雨菲等奥运冠军的了不起的成绩,但至少,我要有他们身上的那种责任与担当,敢于拼搏的勇气和意志,为自己,也为家,为国。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走到今天,正值青春百年。百年青春,中国复兴梦,它凝聚了多少前人的努力创造、奋斗牺牲?而作为年轻的一代,我、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强健身体,充实大脑,勇敢而自信地接过前辈们的历史使命吗? 苏轼历经世事沧桑,看透繁华,他依旧能保持那颗纯净、旷达的初心。我想,我虽然做不到“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但至少,可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行走,在成长的路上,笑看人生风雨。 三合初级中学初二(6)班 姚依依 |
原标题: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