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以贯之的三大共同点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12月10日 09:39:05 |
从泰州到睦州(桐庐郡): 范仲淹一以贯之的三大共同点 ■董利荣 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从泰州到睦州(桐庐郡):范仲淹一以贯之的三大共同点》。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桐庐。题目中的“桐庐郡”是北宋时睦州的别名,下辖桐庐等6个县。随着岁月变迁州治废除,六县变成三县,如今均由杭州市管辖。桐庐县位于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县”,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尤其是范仲淹写下《潇洒桐庐郡十绝》千古诗篇后,给桐庐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文化遗产,“诗乡画城·潇洒桐庐”是今日桐庐的县域与城市品牌。 非常高兴来到向往已久的泰州。记得十几年前我写《范仲淹与潇洒桐庐》一书时,在第一章第一节介绍范仲淹生平时,提到范公在泰州修筑捍海堰事迹,写了这么一段话: 人们将此堰命名为“范公堤”,并有赞歌:“我思范公,水远堤长。”可见范仲淹在当地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块丰碑。这也是范仲淹一生“先忧后乐”思想的初次实践。 从那时起,我就十分盼望着能够追随着范公足迹前来泰州,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范仲淹平生第一次做县令是在泰州,且是唯一一次任县级一把手,而他做州级一把手却有十多次,睦州又是第一次(这也是我们两地的共同点)。 范仲淹出知睦州是1034年,距范公任职泰州13年后,与离任兴化已近十年。范仲淹已经从一个青年成长为中年,官职、经历、学识、修养方面都有了增长。 睦州辖桐庐、分水、建德、寿昌、淳化、遂安6个县,即今杭州市下辖的桐庐县、建德市和淳安县。尽管桐庐郡是睦州别名,可范仲淹特别喜欢用“桐庐”或“桐庐郡”这个地名。在职半年多时间里,23处用“桐庐”,而睦州仅用了三处。或许在他心目中,睦州知州不如桐庐郡太守的称谓更合心意,《出守桐庐道中十绝》便可佐证。 那么,从县令到知州(或太守):主政一方的范仲淹,有哪些共同点呢?我以为有三大,且是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的三大方面。 首先,在民本思想方面: 范仲淹在泰州萌发并初次实践忧乐观;在睦州设想并初步实现理想的城乡社会状态。 范仲淹在泰州任西溪盐仓监官和兴化县令时,尽管年轻,却功绩卓著。而在睦州,当他看到社会混乱、百姓不够开化时,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化与治理,很快改变混乱局面:“吞夺之害,稍稍而息”。他设想的理想社会状态,更集中体现在《潇洒桐庐郡十绝》中,这是一种“生态好、生活美、产业旺、文化兴、文明起”的理想社会。请看如下这些诗及诗句:“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潇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诗句如:“家家竹隐泉”“春山半是茶”“清潭百丈余”和表达心境的“心共白云空”“身闲性亦灵”等等,无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状态。这岂不就是如今的美丽乡村真实画卷?! 其次,兴办教育方面:范仲淹在泰州兴化首次以县衙名义官办学宫;在睦州首次以州府名义官办书院。 自从范仲淹在睦州州府所在地建成龙山书院后,整个睦州(后改名严州)此后历朝历代中进士人数开始了大幅度增加。重教兴学,蔚然成风。 第三,在崇尚先贤方面:范仲淹在泰州撰《兴化县白驹场关圣庙碑记》;在睦州桐庐县境内修建东汉高士严子陵祠堂,并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这次我在收集搜索资料时有个意外发现,原来范仲淹还有一篇佚文《兴化县白驹场关圣庙碑记》(亦作《关圣庙碑记》)。去年我应邀给绍兴市纪委干部讲《从祠、堂、楼“三记”谈范仲淹的清廉思想及实践》廉政教育课时,我还说范仲淹一生所写的记只有6篇,即《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会稽清白堂记》《岳阳楼记》及《南京书院题名记》《邠州建学记》《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因为《范文正公全集》仅收此6记。现在看来要修正此说。《兴化县白驹场关圣庙碑记》全文才153个字: 汉寿亭侯关壮缪,生成忠义,大节凛然,而其浩气英灵,弥纶宇宙,是以山陬海澨,咸为肖像而祠祀焉。真所谓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也。淹承乏兴邑,偶以修捍海堤至白驹,士民环庭,以侯庙碑记请予。思侯之勋名节烈,彪炳史书,无俟予言之赘;惟是钦神像之凛凛如生,感士庶之谆谆爱戴,愿后之居高位者,尚其体侯之心以为心,则下民之爱戴而建祠崇祀,亦有不能自已者,乃援笔而为之记。 大宋天圣三年知兴化县事古吴后学范仲淹撰 范仲淹为何答应“士民”写此碑记,因为除了崇尚关羽这位圣贤之外,更“愿后之居高位者,尚其体侯之心以为心,则下民之爱戴,而建祠崇祀”。 由此我更能理解范公在桐庐修祠作记的缘由,一方面崇尚严子陵“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风,另一方面“为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他希望此举为自己为大家树立一位清廉的偶像。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收入《古文观止》名《严先生祠堂记》),全文如下: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妄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于名教也。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文末诗句脍炙人口:“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实,山高水长又何尝不是范公之风! 千年前的范公如此盛赞千年之前的先贤严子陵。巧的是,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又纪念千年前的范公,正所谓: 海远堤长范公情, 山高水长文正风。 (本文是作者2021年11月12日在纪念范仲淹泰州任职一千年——范仲淹忧乐观中外学术交流会上的演讲稿,有改动) |
原标题: 范仲淹一以贯之的三大共同点 |
作者: 网络编辑:吴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