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褶皱里的书店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12月03日 09:15:37 |
■ 吴菊岚 自从看了文友描写青龙坞如何如何美丽的文章后,那条深深的峡谷便成了我梦牵魂萦的地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初冬的早上,我终于踏上寻访青龙坞之路。 青龙坞坐落在县境内一条长长的谷底。天是湛蓝湛蓝的,大概这峡谷是一条航空线路,不时有飞机在上空飞过,有时遇上雄鹰也在林子上空自由翱翔,这个时候飞机在高空,雄鹰在山巅,而人在谷底,从这个角度往上看,就像一幅神奇的“机鹰双飞”的油画。 从青龙坞口进入,是一条柏油公路,窄窄的。据说当地政府规定这条窄窄的公路永久性不拓宽,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青龙坞的原始环境不被过度开发,减少游客侵扰,以保持它的神秘感。确实如此,随着进入腹地,路越来越窄,山越来越陡。路的一处陡壁上凿着一行“BREATH”(呼吸的空气),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啊,深深地吸一口空气,五脏六腑顿觉爽! 路上偶尔有车经过,他们见我独行,一些驾车的好心人就减速问我,是否有需求捎带一程,我友好地回绝了他们好意,一是我尚有余力走到谷底,二是不愿错过这一路的风景。 就这样,我慢慢地边走边听鸟儿清脆的叫声,看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秋色。峰回路转,静静的峡谷突然传来录音机的声音,仔细辨别好像是叫卖声:小鱼干要否?运动鞋要否?是的,是那种闹市里每天不绝于耳的叫卖声!转过一个山弯,眼前果然出现一辆驮着千岛湖鱼干的摩托车和一辆装满运动鞋的农用车,声音就是他们发出的。一时我有点恍惚,这是在菜场吗?这么幽静的深谷竟然有集市?正纳闷着,一个睡眼蒙眬的穿着一双棉拖鞋的小伙子,从旁边过来用手机和小商贩在扫码付钱。另一边一个漂亮的女人在挑选运动鞋。定睛一看,周围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许多的房子轮廓,这不奇怪,古人不是用一处庙宇的檐角和两个和尚在溪边淘米的景来描述“深山有古寺”的意境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市场,这些小商贩个个都是社会学家,他们知道这里有个群落,快递送不进来,需要到二十里外的七里泷镇上去取,当然有些高端的玩家,他们耍酷会用无人机送取。人总得解决吃喝拉撒,你想想,这里山高路远,无人送外卖, 这个群落大多是有钱有闲的年轻人,生意好着呢。 出了林子,人也就慢慢多起来,再往前走,路边有情调小屋,门上写着“我家有猫,你别带狗进来”。哦,这是一个民宿群,终于走到谷底了,视野总算开阔了点,一幢幢民宿是当地农民的旧房子改建的。其中有一处叫“言几又”书店,听说很是有名。“言几又”其实就是一个“设”字,拆分成三个字而已!说它是书店,是因为它有书,但它不只是书店又兼图书馆的功能;它有咖啡,有两个女孩端着咖啡杯静静地坐在窗前看风景,但它不只是咖啡店;它有文创产品,桌上满是各种工艺品;它还有食品,旁边似乎是一间小厨房,写着“美食制作中,不得入内”。它有画,但它不只是画廊,“言几又”融合了多元素的设计。想不通的是这样的创意,这样的品牌在车水马龙的闹市是大有市场的,但这是深山老林啊,谁会关注?谁来光顾?直到看见楼梯边上的墙壁上,挂着“同济大学现代乡村建筑研究基地”牌子,总算弄懂了它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同济大学的试验田啊!它原来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教育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的日常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是有区别的,他们崇尚的是“上午猎人,下午诗人,晚上哲学家”那样的诗意生活,这样的存在就自然有它的道理了。 它的外墙上还斑驳留着“农业学大寨”的字样。这房子是当年青龙坞村的仓库,墙壁是黄泥土夯成的,面积较大。走进内部一看,又是一阵恍惚迎面袭来: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施,装修也别具一格,特别是那个盥洗室,和五星级宾馆有一拼,坐便器是用电的那种,身居其中叫人无法把这一切和深山老林联系起来。一楼沿四壁修了许多的书橱,书橱之高须得仰视,名著琳琅满目。二楼非常有情调,看书还分男女?又不是厕所!向左向右分别用“少年”和“花儿”表示,什么意思啊?哦,好像有首歌叫《花儿和少年》,这少年就是男孩,花儿就是女孩了。也就是说书是有“性别”的?若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就辨别不清男女呢?正犹豫着管理员过来引导了,我还真没有走错! 三楼也是藏书的,奇特的是来这里不仅可以坐着看书,还可以躺着看书。四周书橱边建了二十多个“胶囊旅馆”,怪不得书店的外墙上布满着一尺见方的洞口,原来是供“胶囊旅馆”采光的窗户。只听说过日本有许多的“胶囊旅馆”,那是因为他们人稠地少,寸土寸金啊,你一个青龙坞人烟稀少的山沟里,虽然狭窄了点,也不至于到寸土寸金的地步呀,也许是搞行为艺术吧?仔细看那些“胶囊旅馆”是有人住过的痕迹,枕头靠垫被褥一应俱全,看不懂了,谁会到这深山老林来,租个类似于壁橱的空间,面壁思过吗?正想着,边上一个“胶囊”里有动静(胶囊旅馆是不设门的,拉个布帘遮着),好奇心发作,准备拉开帘子看看女孩子在“胶囊”里如何读书,体验一下这种情调(我也是女的,何况这边是“花儿”)。理智拉住了我的脚步,试想想,谁知道是否里面是否还藏着个“少年”?要是这样我岂不十分难堪? 恋恋不舍告别“言几又”,前面一幢原汁原味的农民住房映入我的眼帘,在一些被改装了民宿前它是那样的突兀,显得那样蓬头垢面:外墙上五个红色的大字“毛主席万岁”,经历过数十年的沧桑风雨,一点也没有冲淡它的鲜艳,真是奇怪呢。见我出神,房子的主人,一个老太太上来搭讪,她说几乎每个到这里来的游客,看到这五个大字都会出神!她告诉我,今年五一节有三对新人来这里举行婚礼,他们就在这五个大字前面拍照留念。老太太很健谈,86岁了,20岁那年从七里泷镇上嫁到这里,那时青龙坞连路都没有。我问她嫁到青龙坞有没有后悔过,你不向往外面的世界吗?“没有后悔!”她爽快地回答,“我给他生了一群的孩子,每天从这个山头翻到那个山头,春天采茶拔笋,冬天砍柴烧炭,没有时间后悔!”她指着有“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的房子接着说,为了造这房子吃尽了苦头,光是瓦片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靠一双脚从七里泷翻山越岭挑进来,想想有点不可思议,现在的人真是奇怪,日子好过了,政府动员我们到镇上去住,留下了旧房子,你看那些城里的人,一个个往我们这深山老林跑,你说这又是为了什么啊?为了什么,我也回答不出,我只知道一个花季少女离开城镇嫁给青龙坞,除了她的情郎魅力无穷,我是无法找到理由。伟大的爱情啊! 那个老太太为了爱情,嫁给了青龙坞,高山挡住她的视野,偏僻打消了她的热情,望峰息心,死心塌地在这深山的褶皱里为她的男人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可是那些大城市来的人,又是为了什么而来?难道就是为了“BREATH”? |
原标题: 大山褶皱里的书店 |
作者: 网络编辑: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