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缕阳光,照亮自己的路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5月08日 09:00:24 |
——读《有意义,有意思》杂感 韦斌 最近读了郑友民的《有意义,有意思》,掩卷之余,感触良多。一直以来,都是规规矩矩接受任命,平平淡淡做好工作,如“风轻云淡,波澜不惊”,好像并没有特别的记忆留存。可就在阅读之中,郑老师那平平常常的叙述却一下勾起了自己过往班主任工作的印记,正所谓“言者清淡,读着有味”。透过他的文字,我再一次触摸了这些年来的班主任心路历程。 最近几年,每次我新带一个班,总有同事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你怎么还在当班主任?”言语背后的丰富意味总会引发我的思考:是啊,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当班主任? 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一个折腾人的岗位,抛开高危风险不说,受苦受累、受气受怨似乎永远是常态的。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内心中总是充满困惑:做班主任真是这样的吗?回首自己的从教生涯,1994年入职教师后就做班主任,虽然中途“转行”当过年级主任、政教主任,可最终还是毅然选择回到班主任岗位,不为别的,只是认为做班主任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再叩问自己,这么多年来无论自己带的是文科班,或是理科班,或是实验班,或是美术特色班,或是别人眼中的“差班”……也没有别人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当别人羡慕我那“豁达”的心态时,自己总是忍不住偷笑。其实,我只是在意享受不同的班级那独有的特色与独到的滋味。或许这才是自己一直不愿离开班主任岗位的真正原因吧! 回头想来,这一路走来其实并非都是开开心心,其乐无穷。愤怒、委屈都曾光顾过我,伤心、失落更是常客,一个大男人在教室落泪的事也曾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这一切都没有动摇自己继续做班主任的想法。友民老师说:“做班主任不仅能让我们永葆爱心和童心,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最能享受到教育温暖和快乐。”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没离开教师队伍,我就应该和学生在一起,哪有教书只在三尺讲台的规矩?哪有育人却不愿意和学生打交道的道理? 这么多年班主任做下来,我越来越相信:我和学生的相见源于不可知的上天的安排,虽然我们都期待对方是最好的,可真正的碰面之后才发现彼此之间有那么多的不合,那么多的不理想,那么多的不满意,我们会有牢骚,我们会有“斗争”,但没有权利选择或离开的我们,最终会通过互相包容、欣赏、成就来走过这三年,于是相遇为缘,日久生情!有情,还会有那么多的痛苦吗? 有些时候我总在思考:某些班主任的“牢骚”背后到底是什么?“某某学生又迟到了,讲他就是不听”“某某学生上课睡觉又被校长抓了个现行,真倒霉”“带这种班真是累”……细细琢磨,其实我们发牢骚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感受,而并非是学生身上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这也总是让我自己警醒:原来我们抱怨的根源并非来自遇上的困难,而在于自己的态度。 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世上最大的难题之一,“弱小”的我们面对它太容易选择逃避,甚至是习惯性的逃避,而“发牢骚”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逃避方式。二十多年前,当自己还是一名新班主任的时候,我也曾像现在很多的班主任那样,用最简单却又最无效的方式宣泄自己的心情,结果往往是情绪懊恼的同时,却依然得按部就班处理事情。现在想来,其实有问题的也许不仅仅是我的学生,当我带着“牢骚和埋怨”处理问题,这本身就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极其不良的信号,这种信号在学生那里只会得到继续放大和扩散,其结果势必是教育的无效。 不能逃避,那班主任到底应该怎样?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可细细想来,“角度”和“心态”应该是两个不可略过的关键词。面对任何事情,人总是有一个“思维角度”,但人又常常会受定势思维的控制,“牢骚”背后体现的其实正是这种定势思维。在这种思维下,我总是习惯性地想到“我需要干什么”,思考的角度也往往是考虑“我”的感触而生发。其实,我更应该选择的角度是“学生需要什么”,因为学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意味着他的成长需要和空间,如果真如我们的意愿,学生什么问题也没有,那还需要我们班主任干什么,需要老师干什么?一直很喜欢“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角度,一片天空;换一个角度,就是另一片天地。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学生,换一个角度,问题就有可能成为课题,事故也有可能变成故事;换一个态度,也许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烦心”问题,更是教育人成长的契机;而换一个心情,也许你感受到的不再是“心烦意乱”,而是有可能收获引导学生成长的“心满意足”。 谈及“心态”,我感觉到这是自己近几年来最大的进步与收获。友民老师说:“要当班主任,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心态!”这句话我很认同,有心想去做就去做,这是自己这几年面对班主任工作的选择态度。事实上,大家都明白没有教育情怀的投入,任何事情都是做不好的,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因为领导的意图和聘任的压力而去选择做班主任,这种被动的接受永远不会让老师的工作“走心”,不“走心”的态度,我们最多能把事情做对,但却永远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好心态有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只有好心态才会让你以平常心面对班级事务,才会让你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才会让你在包容学生缺陷的同时努力去寻找他们的闪光之处。心态不好,遇事就“暴跳如雷”,面对学生只会一味地“意气用事”,说到底“伤身伤心更伤生”,得不偿失!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说得好:“我们朴实的工作态度,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他们的心田。”说到底,保有好心态,我们才会坚守积极乐观的教育情怀;保有好心态,我们才会在学生心田种下一束束阳光。 一段时间以来,自己也认为班级带得不错,面对学生、家长和领导的赞誉,得意之心虽不溢于言表,却也偶藏于心。可友民老师的文字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原来自己做的只是优秀班主任的皮毛,和郑老师相比,自己做的不仅少、浅,更重要的是缺少了深入的反思、改进和总结。当一个班主任故步自封,沾沾自得于已有的成绩而缺失了“进取学习”之心的时候,他其实离“井底之蛙”也不远了。而说到底,这还是自己的心态出问题了! 带班那么久,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可至今最让自己感动的还是16届学生夏敏杰的留言:“斌哥,你是促我开始奔跑追求更好生活的人,所以我也想成为你最优秀的学生!”当自己成为了学生的标杆,成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动力,我还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心怀抱怨吗? 歌曲《追光者》这样唱道:“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我可以等在这路口,不管你会不会经过。每当我为你抬起头,连眼泪都觉得自由,有的爱像大雨滂沱,却依然相信彩虹。”的确,我不需要抱怨走的路有多艰苦,哪怕大雨滂沱,却依然相信会有彩虹,会有雨后的一米阳光照耀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读完友民老师的书,我再一次地告诉自己:你的选择没有错误,重要的是要时时找一缕阳光,敞亮自己的心;永存一颗敞亮的心,班主任之路才会走得踏实,走得有意义,也更有意思! |
原标题: 找一缕阳光,照亮自己的路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