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更需要“女排精神”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2月01日 09:21:13 |
——《夺冠》观后感 华增明 《夺冠》好看吗?在走出影院后我对爱人问了一句。爱人马上回答说“好看”!似乎又觉得太笼统了一些,接着补充道:就影片而论,平铺直叙,谈不上有多精彩,可要把体育类的电影拍好,确实很难。而我说的这“好看”不在影片情节,而在于“女排精神”。 好看在于“女排精神”,而不在影片情节。爱人的这一感慨想必是大部分观众的共感吧! 影片围绕着1981年世界杯、2008年及2016年的奥运会这三场经典大赛,为其备战而展开叙事。不仅拍出了时代感,还拍出了几代女排的不同风貌,也拍出了排球训练理念的进步。陈导通过其间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将整个片子串联了起来。他用自己特有的解读方式,解答了中国女排“为何而战”的问题,还在庞杂的群像和三十多年的时代跨度中,用几场比赛,理清了郎平个人奋斗和时代发展的关系。其间1980年的那场与江苏男排的比赛,我认为是一大亮点。 有个队员上场时直接跟教练说:“我知道你在刻意训练郎平,我会配合的。”细细咀嚼这句话,第一感觉是队员对教练存在着不平的心绪,似乎还存在一点点矛盾。然而事实上,教练并不是偏爱郎平而是一种“刻意的训练”。因为她是中国女队员中身型最像欧洲人的队员。在那个资源信息有限的年代,美国用电脑研究各个国家的队员,而中国教练袁伟民,却用一双眼睛一支笔,悄无声息地将各个国家的排球名将研究了个遍。不仅研究得透透的,他还想出了相应的对策。江苏男排里哪几个选手,他们的身高能与国际知名的哪几个排球女将相比,用他们来陪练那是最好不过的。因此,他在平时刻意苦练女排,让她们的水平提上去,到了和江苏男排比赛的时候,把他们想象成未来的对手。根据个人的身高和位置,对自己的队员进行调整。如此这般,才能离夺冠更进一步。那次比赛,一开始江苏男排只想“过家家”式地陪女排玩一下。结果一交手,才发现女排真有两把刷子,立即转变态度,决定动真格。女排内部,一开始大家对于“配合”郎平心有芥蒂,等到真正交锋开始,发现郎平上场之后的威力时,为了共同的那个目标——胜利,转眼之间什么芥蒂都没有了。 双方一交战,我们发现:中国女排在场上没有你我,只有我们! 这让我想到了本周末马上要举行的2020年金融系统气排球比赛,论我行主力队员个人技术,说实在的都还不错,只要大家配合得好,进入前四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在此,我要提前预祝我行在周末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进入四强,进入第一梯队! 从一场球赛感慨了一番从自我到我们的转变,片中的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 第一代教练袁伟民,他讲方法,对女排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他论感情,夺冠是为了扬眉,为了为国争光。训练时他铁面无私,队员练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但他也有柔情的一面,大年三十叫来队员的家属合家团聚。从最先的不近人情、严肃冷脸,到最后跟女排队员袒露心声。吴刚这个人物将袁指导那种女排“为国而战”的精神演绎得入木三分,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他身上,观众看到了中国女排一心想要冲出亚洲的那股冲劲。 第二代教练与郎平的友谊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从陪练到力挺,再到手机里听大赛现场的国歌奏起,那份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感动也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第三代女排人物形象最丰满。其中有个关于残疾证的小故事,训练场上的康复训练,从侧面体现了体育人努力拼搏中所不为人知的一面。 “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在训练中,郎平的这句话,石破天惊。在老一辈女排教练强调集体,强调牺牲的时候,郎平鼓励新一代女排:“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享受体育本身!”“你不要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看似简简单单的言语,提醒的不仅只是女排,更提醒着我们各行各业的员工,提醒着我们要努力地做好自己。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影子:女排新队员在电影中初次亮相时,不是以努力的、目标明确的、准冠军选手的模样出现的,她们对排球的认知起初是迷茫的,像极了当今随处可见的一些年轻人。电影中,郎平给排球队的姑娘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你为什么打球?调查结果让她感到惊讶。她们当年练排球的时候,虽然也抱怨苦,但都是爱着排球的。可眼前的这帮孩子,没有人承认是因为喜欢排球而选择成为排球运动员的。她们完全不爱排球吗?也不是的。如果心中没有爱,就不会长年累月地苦练。更深的原因,恐怕是姑娘们内心依旧背负着过去国人对女排的期望,一边给自己施压,一边又觉得前辈们辉煌的战绩,在她们看来似乎是不可超越的。这让我想到了60、70后,当年为跳出“农门”而努力读书的那种期望。一份固定的工作,一只银行“金饭碗”是多么令人珍惜啊!而现在呢?试问一下80、90后:为什么进银行?答案会让你感到很惊讶! 一个人包袱一背上了,拼劲就丧失了。这些人考虑的,不是享受自己的事业,而是要成为谁,或者不辜负谁。这些考虑只能是阻碍。要说如今的女排选手真的不如从前吗?2016年所获的冠军告诉所有人,不是的。前辈们能拿的冠军,她们也能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夺冠的过程中,她们发现,自己夺冠的意义,根本不是为了复制甚至超越前人。就像郎平鼓励朱婷那样,她们“不必局限于成为任何人,为了任何人”。比起集体,荣誉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坚信自己和成为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在如今“什么都不缺”的时代里,弥足珍贵! 如果没有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力,没有那股勇往直前的信念,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站立起来,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我们工作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银行业。桐庐恒丰村镇银行目前正在进行“增户扩面”工作,围绕这项工作而展开的“开门红”、“百日竞赛”、“亮剑行动”等一系列活动,无不需要我们全行员工学习“女排精神”,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要学习“女排精神”立足岗位团结奋发;要弘扬“女排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我们要化劣势为优势,不怨天尤人,要拼尽全力,永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扬“女排精神”,才能在“增户扩面”中一举“夺冠”! |
原标题: 现在的我们更需要“女排精神”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