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的力量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0月30日 09:12:55 |
■ 罗萍 长眠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著名医生特鲁多,其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墓志铭既神圣又质朴。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也是作为一个医生一生都要好好践行的6个字。 七八年前,我有幸在杭州听过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段涛的一堂课,他原是上海第一妇婴医院的院长,多年来一直在妇产科一线工作。 去年我在 “段涛大夫”公众号上又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段医生,我可以抱抱你吗》,说的是段医生在一次门诊时,遇到一位十分焦虑的患病妇女,经过他的专业治疗和一番安慰开导后,这位妇女的病情,比刚来时好了很多,该患者在起身告辞的时候,迟疑着问:“段医生,我可以抱抱你吗?”她自然得到了“当然可以”的回答。当得到了“男神”温暖的拥抱后,她十分感激地说:“谢谢段医生,现在我感觉好多了。” 有时候,医生的千言万语,的确抵不过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一个抚摸、一个拥抱…… 记得我在产房上班的时候,以前因为医务人员人手十分紧张,晚上的接生班都是通宵的。也就是说,从当天晚上的6点钟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的8点钟,这14个小时之内,有需要接生或剖宫产的,都由接生班的医生负责接生。一般晚上10点钟以后,干好了一般性的常规工作后,假如暂时没有孕妇会生,上接生班的人可以在产房旁边的值班室“眯”一会。所有住院和待产孕妇,都由前夜班和后夜班的人管,万一有孕妇要生了,如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时,前后夜班的人会随时呼叫接生班的人起来帮忙。 有一次我上接生班,晚上11点后在值班室里迷迷糊糊睡着了。和我搭班的前夜班同事,凌晨1点交完班已经回去了,前来敲值班室门、喊我赶快起来的是后夜班的同事:“罗萍,急诊剖宫产!”当她听到我的应答声后,便匆匆赶去产房做术前准备了。 我一个鲤鱼打挺起来,快速赶了过去,人还没走进产房,就听到里面产妇的哭喊声,特别刺耳。我马上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产妇身边,我用左手拍了拍了她的右手,又用右手去摸摸她的肚子——这是我的习惯性动作,一可以给产妇一点安慰和鼓励,二可以知道她的宫缩强度。谁知这位吸着氧气的产妇立马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就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丝毫不肯放松……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听正在准备给产妇左手打留置针的同事交班,交完班我还要马上给产妇插留置导尿管,可这位产妇仍然死命地抓住我的手不放,说是今天晚上突然肚子痛了,丈夫还在外地,一时半会赶不回来。医生刚才说她的宝宝在肚子里缺氧,需要剖宫产,她十分害怕开刀,又非常担心宝宝会不会有危险。我就安慰这位精神高度紧张的产妇,宝宝只要马上剖出来就没事。让她先放开我的手,我要给她听个胎心,还要帮她插尿管,然后送她到手术室给她接生。她马上问:“是你给我接生吗?”听到是我后,她才依依不舍地、听话地放开了我的手,我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把她送到手术室门口,告诉她里面的医生和护士会接她进去,因为进去后要先打麻醉,我下去准备一下接生的东西,很快就会来手术室的。当我换鞋更衣戴帽子戴口罩洗了手,拿着为宝宝接生的器械,走进剖宫产手术间的时候,手术室护士长马上问我:“罗萍,这个产妇是你什么亲戚啊?她一直在问罗大姐来了吗?罗大姐怎么还没来?罗大姐答应给我接生的……” 当我给新生儿断脐后,抱到她身边,让她看看宝宝,告诉她宝宝很健康时,她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动手术的时候,产妇一只手臂需要快速持续地输液,另一只手臂需要不间断地检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为了不影响输液和检测生命体征,两只手臂得绑在手术床两侧的支架上,所以妈妈暂时还没法抱抱或摸摸宝宝。于是,我就让宝宝和妈妈脸贴脸进行肌肤接触,这位新手妈妈顿时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能和她一起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我们都感到很幸福…… 第二天我夜休,第三天休息,第四天上白班。上班后我到这位产妇床头去挂盐水,她马上激动地告诉自己的丈夫:“就是这位罗大姐!那天多亏了罗大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丈夫马上拿出床头柜里的一大袋喜糖,非得让我分给科室里的同事,说是前天就买来了,已经找了我好几趟了。 盛情难却,同时也感谢她让我永远记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重要性。 |
原标题: 安慰的力量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