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在至暗的时刻闪光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8月28日 09:11:38 |
——读《鼠疫》 庚子新冠疫情忽然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在疫情肆虐时,我居家阅读了加缪的《鼠疫》,对书中描述的场景产生强烈的共鸣,书中展示的至暗时刻人性的光辉抚慰了我心中起伏的情绪。联想到今年的疫情,中华民族展示出比书中更坚强的意志力,火神山、雷神山平地而起,对患者应治尽治,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奔赴武汉,齐心协力的华夏儿女顽强地与病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鼠疫》中的小城居民,从开始不在意到惊慌失措,乃至麻木。封闭的小城似乎成为了世界上的孤岛,人们陷入空前的精神空虚与情绪压抑之中。酒精、声色犬马一度成为一些人的麻醉剂,甚至还有想利用灾难从中牟利的商人,利益熏心贩卖各种禁品、帮助人员潜逃,愚昧的牧师发出呐喊,认为鼠疫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让人们听天由命。人性的尊严似乎被病毒践踏,人们似乎被鼠疫击垮,陷入了至暗的时刻。 《鼠疫》里的第一抹亮色是小城医生里厄,面临危难挺身而出的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医疗救助队。面对来势汹汹的鼠疫,明知这是一场不断与失败进行的抗争,仍怀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每天工作二十小时,奔波劳碌毫不懈怠。里厄说:“我不知道等着我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一切结束后会发生什么,就目前而言,有病人,必须救助这些病人。”强行将病患者转移到隔离地点,还受到了病人家属的敌意与怨恨,里厄却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坚信“尽管有个人的痛苦,也要不断反抗恐怖的灾难”,展示出人类不甘被命运打败的斗争精神。在生活的苦难中,总有里厄先生这样的人,不问命运为何曲折坎坷,耐心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付出所有努力,肩负自己的职责,而对命运从不报以怨言。 塔鲁是贯穿全书的另一个核心人物,与里厄医生不同的是,塔鲁更是一个与命运搏斗的勇士,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塔鲁反对死刑、反对英雄主义,结果在追求反对英雄主义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为了类似的人。作者加缪对塔鲁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反对塔鲁“追求超越人类”,认为与恶斗争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人类的谦卑,一方面又讴歌这样奉献生命的英雄主义。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战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作者与家人分离,一面对个人与国家命运产生深深的迷茫与担忧,一面按捺不住对家人的思念。作者加缪借该书抒发心中难以言表的感情,鼠疫成为了战争的隐喻,作者在该背景下的思考,对当下的世界具有一定的启迪。新冠疫情下,世界变得不一样了,许多国家保守主义抬头。原本应该众志成城时,西方一些国家却一心只想“甩锅”,导致了疫情大量扩散。 《鼠疫》中的一些人,开始时候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心思,或沉迷醉生梦死,或想偷偷逃出隔离,最后导致了疫情愈发严峻。一直到小城居民团结起来才渐渐有所好转。而这次的新冠疫情的爆发正处春节期间,疫情情况未明,但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的祖国,都自觉遵守,服从安排,实现了全民居家隔离的奇迹,迅速遏制住病毒的肆虐横行。由此可见,比病毒更难以预测的是人心,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做到齐心协力,才可以遏制病毒的流行。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人可以被击败,但是不能被打倒。”在自然灾害面前,人力是有限的。人无法彻彻底底征服大自然,然而人不能被击倒。那些在疫情下沉迷享受、放纵自我的人被击倒了,那些在疫情面前满口谎言、自私推诿的政客被击倒了。然而那些永不放弃、勇于助人的人却没有倒下。我想到自己的一位同学,作为军医的他接到了去雷神山的命令,出发之前他说,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为能履行使命而感到自豪。在忙碌的工作中,他始终很乐观,还在自己的医疗服上画了一个小小的皮卡丘,始终用积极态度感染身边的人,最终出色完成了任务。我想到了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的他,在奔赴武汉的行程中刚一落座就拿出文件研究,高强度的工作让老人有些疲惫,他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被人们拍下挂在网上,引发了人们对这个老人的由衷敬佩。奔赴第一线后钟南山院士始终冲锋在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模范精神。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中华儿女,让我们坚信,我们国家一定能够战胜病魔,我们民族一定能够千年延绵。 人的意志永不屈服。即使被击败,永远不会被击倒,这就是人性的光辉。至暗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庚子年我们的祖国写下了一篇远超《鼠疫》的壮丽篇章。有专家说:“目前世界上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的灵丹妙药。”想要阻止疫情蔓延需要世界通力合作。正如《鼠疫》结尾意味深长地说,鼠疫并没有消失,它潜伏在柜子里、角落里,等待着机会卷土重来。人类世界的威胁从未远离,温室气体、传染病、环境污染都困扰着我们,只有保持人性的光辉,将全世界打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戮力同心,人类才可以战胜任何疫情。 |
原标题: 人性在至暗的时刻闪光 |
作者:祁宁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