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的气息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7月03日 09:15:23 |
■ 冼逢周 稻草的气息在农村再熟悉不过了,人们看到稻草,提起稻草就会想到它的气息。稻草气息,是泥土的气韵,草木的清纯,谷物的淳厚融合,稻草的气息会变,人们熟悉又很难说得清楚。 说起稻草,我脑海里会泛起一些沉入记忆深处却又难以忘却的往事。 先说说稻草垫在床下的那种温暖气息。 于我,是说那些年,人“窝”在草堆里的感觉。解放初,干部队伍实行“供给制”,统一着装,吃、穿都由国家供给,因物价波动,每人每月可按“一斤猪肉、四两黄烟”市值折价领点津贴。有句顺口溜:“吃的一斤半、穿的二尺半(衣长)、背着七斤半(长枪)”。每人除了单棉两套衣服,两双布鞋,还有一床六斤重的棉被,一条草席。这些装备一到冬天问题来了,晚上睡觉,把所有的衣服全压在六斤被上还是冷,因为下面沒有铺垫。就此我和同伴们结识了稻草,深秋后每到驻地,找铺草是头等大事。有床无床,几捆稻草,草席一摊,晚上钻进去凉席冷被,人激凌,随之草的气息,草的温暖,袭裹全身,愈睡愈暖,是一天劳累后的一大享受,那种感觉至今难忘。至于草中是否有螨虫虱虮,当时谁能嫌讥。多年后,床上有了垫褥,有人仍会铺上一层稻草,当然是经过精心梳理的“草”。没人说得清,稻草的气息是在哪年冬季从床上消失的。 再说稻草在以前还是重要的柴火来源,是农民廉价燃料。 感知以稻草做燃料的不易和无奈,是六十年代中期,在杭州郊区。1964年冬,全国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里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去杭州市郊农村,我去的工作地点是上塘公社红星大队,辖地按今日地域,北起大关,南到卖鱼桥,西起运河边那条小街,东至胜利河。地域水田旱地间杂,田畴间,散布着几处低矮瓦房和草屋,泥路田埂通联。我落户的人家姓盛,上草下泥三间草房,四口人,夫妻俩,一蹒跚学步男孩和年届古稀的父亲。房东夫妇在队里挣工分,家里亊老人管,除了照顾小的,大事是忙两顿飯。在桐庐依着青山不怕没柴烧,当年的杭州市郊农户不发煤球票,也没柴可砍,只能烧草。以稻草烧飯,是要一定的技巧的。说简单也简单,上蒸下煮一锅熟,老人淘米下锅,将菜那怕是绿叶菜和水塘边摸来几颗螺蛳,滴几滴油,都搁蒸篦上,再盖上高锅盖。要用一把草烧熟一家五口(包括我)一顿飯真是门技术活,关键是“一捆稻草三把火”,一小捆稻草扮出一握点燃入灶堂,燃烧,继草,以拨火棍促其火大旺,锅边出气,续二把火,气直,将余草塞入灶堂,灶内有火无焰,灶间弥漫草烬火融烟尘气,半个时辰后饭熟菜成。老人说这一锅熟是“闷”成的,稻草“金贵”,得省着用。约两个月后, 我入住另户,烧钣的是位大妈,还是烧稻草, 还是“三把火”烧法。 最后说说稻草垫在牛栏里的气息。 稻草垫在牛栏里特有的气息,在那个年代,稻草与耕牛相互依存。早年的机关干部几乎年年去农村“三同”,多会摆弄一下犁、耖、耙,感知牛性,熟悉牛的住处,说稻草气息,会想起当农村的“重要建筑”牛栏。牛是农家宝,牛的住处和牛的“饮食”是生产队的大事,冬天是耕牛的保护期,干枯后的稻草不是牛的最爱,却是冬季枯草期,耕牛的主食。当年农村因“田力”和种植习惯,多种一季秈稻,秋收后的稻草同样金贵,要留足一冬牛草,才能分给农户,垫畜圈、做燃料,编结草栅挡风遮雨。作牛草用的,在田埂上稍堆收收水气,赶在雨雪前堆搁进牛栏。我初次感知牛栏,是在国家困难时期,九岭山下的一座石垒牛栏屋,一座仅能圈养一头牛的小牛栏。冬天,里面除了牛活动的那点地方,上上下下全塞满了稻草,牛栏的气息变了,不知是看到了稻草,有了依靠,还是嗅到了稻草气息,不知牛是满足眼前的稻草,还是在期盼冬去春来,出力前的一瓢黑豆和一竹筒黄酒(大队在春耕前配给耕牛的的“特定营养品”)。浓郁的稻草气息,自然也有腐烂的气味,冬天有太阳的午后,有人会靠在牛栏门旁,闻着稻草和牛粪掺和弥散的特殊气息,看着沒一点牛脾气的牛咀嚼稻草,晒晒太阳。 桐庐人今天说到牛栏,会想到一个有点名气的去处,荻浦的“牛栏咖啡”屋,写稻草气息,“牛栏咖啡”屋,无疑是值得一去的地方。日前,我又去了趟荻浦,进去前先在屋外转了转,想找点感觉。卵石砌墙,木架清瓦,建筑是物化的记忆,如此多的卵石,由溪涧捡拾挑来,人会想起昔日农村物资匮乏,只有劳动力“富足”的那个年代,人的辛劳和艰难,在缺乏水泥的年代,以黄泥拌点石灰将卵石砌叠成墙。将咖啡屋开在已闲置的牛栏里,有人说是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是点石成金,是现代文明与农耕文化的融渗。我没想那么多,只觉得由稻草想到牛栏,这屋里蕴含着乡韵,乡愁。进门时,我下意识低了低头,憋了下气,低头是怕门楣碰到头(农村的牛栏屋,门框都很低),憋口气是欲寻觅那久违了的气息。屋里墙体卵石裸露,筒朴拙陋,是桌椅和几件摆设,墙上几帧名人游踪摄影,在渲染新潮。一个过来人,抚摸墙体会想得很多,想到牛,想到稻草,想到屋瓦间的粗木搁栅,和拴牛桩之间的依存……女儿点了咖啡,一缕清香,但有点清苦,店堂里没有我期寻的气息…… 其实,要寻觅的稻草气息已融在思绪里。去年秋天单位组织老同志秋游, 分水大路村,感知新气象。秋日金黄,田畈里收割机亦画笔,切割着色彩,机前金黄在等待,机后,已割碎的稻草半青半黄均匀散落铺展,在慢慢地重新融入泥土,被收割机搅动的田畴,稻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稀释散逸, 稻田里的气味很好闻,人在大口的呼吸。 稻草气息变了,七十年了能不变吗? |
原标题: 稻草的气息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