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路上情深深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6月05日 09:07:39 |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不远千里,选择黔行,于我而言,只是遵从了当初的一个心愿:在有生之年,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远方。 现实生活从来不敢苟且,也不会有想像中的诗意和远方。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融入学生,深入教学一线,才能真正抵达帮扶的核心。2019年8月赴黔援教,我被分配到榕江四中,担任九(20)班的语文教学,同时负责开展全校语文学科的听评课活动。榕江四中是刚合并组建三年的新学校,学生来自各个偏远乡镇,最远的学生回一趟家要坐一天的车,来去上百公里。有的还须步行山路,爬坡越岭方可到家。黔东南地区的中考语文分值占比150,对语文学科的需求和重视成为各学校的重中之重。在接到任务之后,对于还处在地气卑湿、水土不服状态的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榕江气候潮湿,夏天闷热,冬季阴冷,饮食习惯也与桐庐大不一样,这里人口味普遍偏重,大多喜好麻辣、油腻的火锅。初到榕江,肠胃就开始各种不适,睡眠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能安心支教,我自己买来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忙里偷闲地自己买菜做饭。其次离开舒适的家,远离自己的亲人,对家的思念会与日俱增地带来情感上的寂寞与孤独。另外,榕江四中校园内经常因水管爆裂或线路问题断水断电,最长一次停水,记得是去年八月份,最闷热的日子里连续停了七天水,正常的洗漱都无法进行。我们在校外山脚下觅得了一孔小溪水,最后把换洗的衣服抱到小溪里清洗。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生活一切从简,简单到只要水笼头里能够流淌着哗啦啦的水就心满意足。同时,作为冲在一线的支教老师,身处陌生的教学环境,每一次大小规模不等的学科检测排名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考量。有时一个不尽人意的结果,其中滋味,无以言表,即便付出再多努力也一时达不了的预期,那些形而上的理论竟也觉出苍白无力。教育不是煲汤,慢功细活也未必就能煲出好汤。 敏于学笃于行乃为师之本。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这里的教学偏重点,我从网上买来黔东南近三年的中考真题卷,将每道题都细心地刷了一遍。同时,为了快速融入到榕江四中这个大家庭,能及时了解到四中的校风和学情,在得知四中的组建是合并了榕江县域内最偏远落后的几个乡镇的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见识面狭的情况后,最初几周时间里,我连续走近四中当地老师的语文课堂,听了一些原汁原味的语文课,然后总结梳理出几个共性问题: 第一: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喜欢组织学生集体回答,这样就很容易将一时思维跟进不及时的学生遗漏掉。 第二:课堂环节不注重整体融合,环节之间过渡的痕迹过于生硬,刻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审美疲劳。 第三:教学活动中严重缺乏有效性的提问,问题之间的互相割裂与低效重复,问与问之间大多停留在对于文本的浅表分析,缺乏层次性梯度设计。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和调整了教学方案,最终确定学法指导的教学。入黔时,随身携带了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配套作业本以及桐庐县教研室组织名师骨干合力编写的《学习任务单》,我在备课中,将菜单式模块助读的学习任务单理念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搜索任务单中文本的关键信息,从关键信息处设疑发问:文本的主旨是什么?文本是从哪些角度来阐述主旨的?作者是如何逐层深入地体现主旨的?最后回归到文本的情感,把关注点落到作品的主题是如何升华的这一主导性问题上来。问题提出后,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在阅读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然后再通过教与学的环节,在思与辩的过程中,将任务单层层剥茧,分条例析,指导学生析理、明理,最后在解决问题中不仅提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把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慢慢培养起来。 “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吹动另一片云,一颗心灵撞击另一个心灵。”作为一名教书匠,眼里装下最多的大概就是学生了。接触到这里的学生后,才真切地感知到扣动内心的贫穷和落后。这里的孩子朴实单纯,就像一张等待涂鸦的白纸,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这里有太多的学生没有电脑,父母没有文化,学生离家太远,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趟。更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对于他们来说,学校就是半个家,班主任就是半个父母,多数时间都在住校,有个头痛脑热的,家长基本无法赶来学校,只能全仰仗于班主任呵护冷暖。而今,这些孩子成为了我的学生,叫我如何不感慨? “亲其师,信其道”,通过一年的相处,我们师生间互相悦纳,从未发生过言语冲撞之类的事,我也尽己所能地资助班上两位特困学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一年里,只要有看到好的课例,或者来自东部最前沿的资料,我都会在备课组里分享。有老师提出作文教学方面的短板,我便将自己近几年作文拓展课教学中累积而成的《微写作训练》拓展课程无私地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找寻作文教学点思路的范本。也有老师提出诗歌教学、议论文教学的困惑,我便毫不犹豫地为全组语文教师开设了两堂公开课:一堂诗歌教学《沁园春》,另一堂议论文教学《谈创造性思维》。 这个学期5月份,四中开展了全县教学周展示活动,我又承担起两位语文老师的结对指导工作。为了帮两位老师打磨课堂,不仅在备课、上课方面进行思路指导,还多次参与听课研讨,并与两位老师共同设计教学案,从课堂导入到环节过渡再到结束语都逐一进行指导,展现了援黔老师应有的担当和勇于“传、帮、带”的专业精神。最终在展示周上,所指导的两位老师均获得好评,其中一位还被推选为展示周活动代表,在会议上发表上课感言。 电视剧《我是特种兵》里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纯粹。”确实,酸甜苦辣皆是味,喜怒哀乐都是情,人生没有哪一段路会是白费的。 (作者系我县江南初中援黔教师) |
原标题: 黔行路上情深深 |
作者:朱联非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