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变了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1月22日 09:29:11 |
中秋节前夕,大妹请老哥来参加孙子的婚礼。儿女们都称呼他老娘舅,他因腿脚不便,已有十几年没有来桐庐了。这几年大妹家里办厂致富,外甥开着轿车去三源山里接他。上车时,他说:“过去只有中央干部才能坐小车,今天连我这个八十多岁的山里老汉也成了‘中央干部’了,哈哈!” 车到凤川村头,一眼看去都是成片的厂房、大围墙、高楼,根本找不到一点旧目标,他弄不清这是什么地方。他问外甥:“是不是到桐庐了?”外甥说:“这是翙岗,原来的后溪滩。”老娘舅听了就叫停车,说要下车去看一看。真的,现在的翙岗后溪滩已经成了一条新街,外甥边走边介绍:这里是市场,那边是镇政府,再过去是厂区,老街在那一边……他年轻的时候常起早到翙岗来卖柴购物,对翙岗这个小镇熟悉得很,怎么这十多年,就变得一点也不认识了呢?他在一家店门口抬头看到南边的三尖峰和东边的亭子山才恢复了记忆,喃喃地说:“变了!变了!变得完全不认识了!” 翙岗到岩桥10里,岩桥到洋洲5里,洋洲到桐庐5里,现在村与村几乎都连接了起来。坐在车上看这些原来熟悉的村子,现在也都变得似是若非,这些村子都长大长高了许多,好在车子一闪而过,他似乎在做梦。 转眼到了桐庐江南大妹家的新居。外甥扶着老舅公上了三楼。七十多岁的大妹和大妹夫早已接到孙儿的电话,在楼梯口迎接他:“大哥你可来了,这次可要多住些日子,这房有100多个平方,三室一厅,还有厨房,卫生间。这是大儿子的房子,我跟他们过。老二家也是这样的新房,这次结婚的孙子,新房还要气派,有150多平方,上下两层……”大妹兴冲冲地介绍儿女们的现在,老哥脑海里却想起了大妹家的过去:早年大妹家住在太平庙附近,一栋古老的木结构房子里杂七杂八住着五六户人家。大妹一家有八口,三代人挤在一个不到30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客人一来就打地铺,把自己的床让给客人睡,尽管大妹待他热情客气,可老娘舅总觉得别扭,心里不是味,每次来一早便坚持着要回家…… “大哥,这房子怎么样?” “好!好!这房子才透气。” “明天叫你外甥陪着到各家走走看看。”但是老娘舅还是想去看看大妹原先住过的太平庙、文化馆弄堂等这些老地方,怎么说,他心里总有个结。 第二天,外甥开着小车,由妹夫陪着老娘舅,从二桥到迎春路,转入桐君路,在实验小学处停了下来。这次外甥要考考老娘舅了,要他指出哪里是太平庙,哪里是他们住过的老屋。可老娘舅咧着无牙的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地方。最后还是由着妹夫指着学校旁边一家商店里侧的马头墙,才认准了原来这里是太平庙的斋堂。他望着满街的商店,车来人往,笑着说:“变了,变了,过去做芦茨戏也没有这么热闹。”外甥慢慢地开着车,让他看了桐君山的铁索桥,横穿木排头到老大桥,沿富春路、迎春路,重上新大桥,绕了江南新区的几条街,转了个大圈子,老娘舅激动地说:“桐庐变得同杭州、上海一样了,还有公交车。” 这次老娘舅没有急着嚷着要回家,几个外甥轮流宴请他。大妹各家的摆设都很气派,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他动情地说:“大妹子,世道变了,过去哪有这样好的生活,想不到我们老来过上了。” 外甥的婚宴后,老娘舅安安耽耽、舒舒服服地在桐城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邀请大妹明年一定要回娘家过六月,他说:“尽管你们房子大,有空调,但一到外面还是热。我们山里变化也很大,山里清净,空气新鲜,夏天凉快,那要什么空调,我们那里买东西也方便了,我几个儿子每人都造了三层楼洋房,什么都有,明年也到山里去看看。”
|
原标题: 变了,变了 |
作者:李杏贞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