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桐庐 (组诗)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0月25日 08:52:51 |
■ 罗耀霞 声声慢 初到石舍村已近傍晚 迎接我们的是路边大摇大摆的蛇 爬到桐油灯上倾听人类聊天的螳螂 抬头仰望,满天星斗都在眨眼 多么辽阔的静谧 仿佛流水也在后退 种子又回到了泥土 打破这寂静的是隐身于墙角树梢的 蛐蛐和蝉 还有隔壁静修营的烛火 这些久违的事物 让我心生欢喜与慈悲 好像一切都慢了下来 一想到要亲手制作蜡染手帕和T恤 便忍不住对着夜色扮了个鬼脸 当你挽起衣袖,系着围裙 对生活的轻重进行拿捏时 生活美学便如那植物中提取的染料 悄悄地浸染着时空 让你不知不觉成为了设计师 原来,没有什么是找不回的 做个有趣的人 和植物、昆虫交朋友 去打通每一个驿站的关卡 让水涓涓流 让树慢慢长 让路自然而然,变长变远 我从你的南北朝走过 云朵飘到这里就停下来 落在卢茨溪 便成了主人 溪水一圈一圈,一丝一缕 润湿了日子 留下了石头 留下了青苔 留住了戏水的竹排 和高调的鹅 还有比流水更圆润的惊叹号 那是蓝天下翱翔的海东青 从北方跋涉而来 隐匿在江南的竹林 石舍村的老樟树已经见惯不怪 在这里,风是静止的 老屋的炊烟是静止的 树上的蝉也是,螳螂也是 它们跟夜晚的星星一样 眨着眼睛 守护着方家祖屋的老窗花 四百年,一千年 慢慢悠悠的 汇入富春江 和历朝历代的诗歌一道 占据着富春山居图的一隅 石舍村 石舍村刚刚被小雨糯湿 眼前景物一再矮了下去 小麻石路清晰地蜿蜒着 送走来来去去的脚步声 老宅内的天井和门口的台阶 永远看不到彼此,又彼此感应 为青苔的蔓延多了些说辞 日子仿佛老了 仿佛活了 穿过屋顶的炊烟 和小溪对面一茬一茬泛绿的竹林 以及屋檐下新添的燕窝 使古老的掌故有了质感和灵趣 纵使语言贫乏 望向它们,就像长辈们 一次又一次往炉火里添柴 晚辈们高举手中的绳器 将陀螺甩得飞快 就像马岭古道一样 将村子无限地拉向山外 而村子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一针一线绣着自己的生活美学 马岭古道 天将擦黑时 我们在房东的带领下 重走了一段马岭古道 半个小时,仿佛从元宋走到了明清 从今天走向了明天 夜路越走越深 而万籁磅礴 从茆坪村到石舍村 从桐庐到浦江 沿着芦茨溪延伸的方向 将山里山外紧紧的黏在一起 蛐蛐声、蝉声和偶尔飞过的野鸟 伴随着马岭古道,汇入富春江 七百年来,祠堂里供奉的牌位 越来越多 他们聚集着天地的灵气 护佑着子孙后代 如村头的老樟树一样守望与迎接 正如每一次新生都那么响亮 却又那么热泪盈眶 秋日私语富春江 我截取富春山居图的一个章回 从小三峡的这头游向那头 岸上,大痴道人黄公望正在酝酿 那一笔黛墨的浓淡 他会发现一个如他般 痴迷山水的江南女子吗 他,是会把我画成商女,还是知音呢 或许他正跟我同游一船 在画舫里互望 一凝眸一凭阑 便勾勒出了一江春水的轮廓 或素雅,或浪漫 随着那远去的山峦 时隐时现 他是否会想到 那时的富春江 曾被一把火焚成了两段 (一段叫剩山,一段叫无用) 而我徜徉着的,该是浴火中涅槃的 一笼烟雨,一袭红楼 如果我告诉他 我是要经由他的山水去严子陵钓台 密会李白、杜牧、清照等诗人 他还会延伸富春山居图的卷轴吗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会员,电视人,诗人,一级文学编辑。) |
原标题: 秋游桐庐 (组诗)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