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场上的奇遇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1月12日 09:02:34 |
《钓鱼场上的奇遇》作者方赛群是原桐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有近百万字的新故事作品在《上海故事会》、《中国民间文学》等刊物发表,其中有一批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大奖,如《特殊的公益行动》获得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映山红奖”;《钓鱼场上的奇遇》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此外先后有《方赛群故事选》、《方赛群少儿故事选》作品集公开出版。 钓鱼场上,两个“贵族学校”的学生,正在攀比谁更有派头,见一个雇了“渔童”背钓竿,另一个便叫来家里的保姆搞“豪华烧烤”,结果却发现辛苦赶来的保姆竟然是对手的母亲,于是“贵族”的假冒身份当即露馅,而最认人意向不到的是,打工的“渔童”才是真正的富豪之子…… 这是方赛群获奖新故事《钓鱼场上的奇遇》的主要情节。故事中的“保姆”是一位“单身妈妈”,为了供儿子上“贵族学校”,卖掉了房子和值钱的家当,自己外出帮佣挣钱;而故事中“渔童”的爸爸实际上非常富有,是提供贫困生免费就学的“宏志学校”的创办人。他为了不让儿子沦为不思进取的“富二代”,选择让儿子进“宏志班”就读…… 都是“望子成龙”,都是“天下父母心”,可故事中两位家长的做法截然不同,引人深思。钓鱼场上的这一场“奇遇”,碰撞出了当代家长在教育子女观念上的“火花”,也让作者方赛群一举摘得中国民间文艺的这朵灿烂“山花”。 方赛群创作这个故事,最早的构思源于一位朋友的真实遭遇。为了择校,这位“单身母亲”,毅然卖掉自己仅有的住房,不惜自己租简陋的房子住,也没有为自己留下傍身的财富,她的目标就是让儿子能进省城最好的学校读书。但万万想不到的是,儿子在学校读书没用心,却学会了攀比摆阔,不断向母亲要钱,还对她出言不逊。本来想让儿子受最好的教育,希望他以后有出息,可是却换来这样的效果……这位朋友撕心裂肺地哭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正是这位伤心母亲振聋发聩的“天问”,触发了方赛群的创作灵感,更引起了她对当前培养教育子女问题的深入思考: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设计他们的人生;只有在“立德”上多投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让孩子成为真正健康有用的人才!为了让更多的父母明白个中道理,也为了避免别的家庭重蹈覆辙,方赛群创作了《钓鱼场上的奇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上海《故事会》刊物发表后,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专家的好评,2011年,这个故事最终问鼎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她以父母心创作少儿故事,不经意间触动了无数“父母心”这让她更深切体会到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义。从那一刻起,她就有了为孩子写本故事书的想法。2018年,她将自己写作的少儿故事选辑成书。《钓鱼场上的奇遇》一书共收录30个少儿故事,歌颂善良、歌颂勇敢、歌颂真诚和爱,是属于这本书的“主旋律”。她希望孩子们能喜欢她写的故事,更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座“桥”:能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也能让大人从故事中读懂孩子的心。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她觉得就算“不虚此行”了。 |
原标题: 钓鱼场上的奇遇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