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年画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10月15日 08:45:46 |
巍峨壮丽的狮子山南坡,坐落着一座美丽而宁静的小山村,人称戴家山。戴家山不仅空气清新,风光旖旎,还是莪山畬族乡一个以畬族人为主要居住者的民族自然村。 喜欢戴家山,缘于董利荣先生的一篇游记《春到戴家山》,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谈古论今,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畬族文化的发展和戴家山自然山水风貌。特别是他在文中提到的那副对联:“山川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尤为让我心动。 2018年,正逢莪山畬族乡成立三十周年。莪山畬族乡政府为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在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邀请县作协部分会员,赴畲乡创作采风,我有幸走进戴家山。 初秋的天气,虽说没有完全褪去夏的炎热,可由于头天晚上的一场大雨,加之戴家山又隐身在海拔六百余米高的山坳里,山村早已有了秋的凉意。 站在小村豁口处,放眼望去,一幢幢造型奇特的房舍,阶梯式排列在绿意葱茏的山坡上,有黄泥结构的泥瓦房,有白墙黛瓦的小楼房,还有木竹墙面的小木房…… 全村虽然不过几十户人家,但房舍的古朴,良田的华实,水池的清澈,竹林的葱郁,村民的闲适……俨然就是陶公笔下的“桃花源”。 那么,畲族的先民最初是怎么来这里的呢?据《桐庐县志》记载,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处州(今文成、青田一带)畲民钟炎纷为逃避官府迫害,率族人辗转来到莪山。 两年后,又有畬民李阿寅率族人迁入。自此,不断有畲民迁居莪山,他们在荒山野坳中开垦梯田,修筑桥路,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村落。 信步走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名为“秘境”的休闲农庄。农庄面积不大,只有一幢粉墙灰瓦的楼房,和两幢低矮的黄泥房。横木围成的庭院内,一丛丛芭蕉叶叶心心,绿意盎然。庭院下面有一天然游泳池,蔚蓝的天空和四周翠色的山峦倒映其间,让人错以为这是个无底洞。 外观看起来十分简朴的房舍,室内装饰却十分雅致,除了配有壁炉、沙发、落地台灯等时尚物件,古色古香的木椅、木桌、木床倒颇具民族特色。 离开“秘境”,我们逶迤来到一座爬满青藤的石桥上,湍急的莪溪水从高处山石上奔泻下来,在我们脚下汇成一股清流,又向山底奔涌而去,耳边只留下哗哗的流水声。 走过溪桥,便是一条羊肠小径,行走在小径上,只见两边佳木葳蕤,花草茂盛,与屋舍连成一片。雨后的花草,湿润饱满,点缀在房屋之间尤显翠微,让人爱入骨髓。 顺着云步石梯而上,我们来到一座由许多鹅卵石砌成的小庭院。庭院四周种着许多果树,枝叶茂盛,将整座院落包裹其间;柴门两边花草横铺,几朵黄花摇曳风中,楚楚动人。庭院内的屋舍低矮古朴,一灰一白,相对而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畬族人的屋舍。 望着这座玲珑别致的小庭院,我忍不住向一旁正在忙碌的主人打听起来。他说:“这石屋是他祖上留传下来的,白色瓦房是他几年前建造的,因石屋蕴带畬族风味,已存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故不得随意拆除。这样一来,村里很多人就成了新旧双房的主人……为了不破坏整体美观,村民们又将旧房重新装点起来。谁知来这里的游客还喜欢旧房的味道,看来真是物以稀为贵!” 听了他的话,大家都觉得在理。告别了主人,我们又迤逦来到村中一家名为“先锋云夕图书馆”的书店。据说,这家书店是我国东部海拔最高的一家图书馆。 书店由两幢黄泥土坯房组成,一幢为图书馆和活动室,一幢为云夕咖啡馆。进入图书馆室内,浓浓的畬族乡韵扑面而来,畬族人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古老的织布机,精致的刺绣,质地精良的服装,五彩缤纷的装饰品……在图书馆一楼就能看到。走上二楼,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本,走廊后面还设有咖啡座和茶座,坐下来看看书,品品茶,此处甚好。 然而,就在我想翻书时,脑海中突然闪出董先生游记中的那副对联,可一时又记不起他所说的地址,只知道有“云夕”两个字。问了几个当地人,都说不清楚对联的事,只知道“云夕戴家山”,那是村前一处度假别墅群。 因心里想着对联的事,我只匆匆浏览了一遍书架,便走出图书馆,向着别墅群的方向而去。大约走了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在公路一侧,我看到了“云夕戴家山”的大门敞开着,此时的心情异常激动。 心想:自戴家山那副对联入眼以来,就一直梦想来这里看看它的真迹,可总找不到机会,今天终于能如愿了…… 可当我们走近大门时,发现这别墅的大门是用竹篱笆编制而成的,连木门都没有,更别说是对联了。那么这副对联会在哪儿呢?见我迟疑不决,一起来的文友建议道:“我们不如去下面别墅群看看,或许会在别墅大门上。” 一进篱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一条卵石铺就的长长甬道,整洁幽静,一直隐没在别墅最远处。山坳中的别墅很有特色,墙面是用木头或竹子做成的,屋顶均为泥木结构的歇山顶,一幢幢隐伏在山野中,简直环保到了旧石器时代。 心想:什么时候能来这里住上几天,那该有多好,听着窗外的鸟语起床,采着山中的野菜野蔬下饭,品着畬族人酿制的红曲酒唱歌,最好再来一场畬族人的篝火晚会,在寂寂的鸣蛩声中进入梦乡…… “别墅大门上也没有?”正当我想入非非时,文友疑惑地说道。于是,我们便向室内工作人员打听,他也说不知道有这副对联。难道是我记错地方了,还是戴家山根本就没有这副对联?为了探寻真迹,我不顾董利荣先生正在住院,果断拨通了他的电话。 原来,那副对联就在“先锋云夕图书馆”的大门上,它是用油漆漆在木门上的。当我们重新折回图书馆的时候,终于在锈迹斑斑的大门上,发现了它。尽管岁月流逝已久,对联的字迹也已模糊不清,可能是亲眼见到梦中的对联,快乐的心情,让我的身体顿时膨胀了好几圈。 在回家的路上,当汽车路过“云夕戴家山”别墅的大门时,我忽然想起陈明《快乐老家》中的歌词: …… 有一个地方 那是快乐老家 它近在心灵 却远在天涯 我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 …… |
原标题: 青山不墨千年画 |
作者:范敏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