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母校情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9月08日 09:13:10 星期五 |
■ 方苗珍 我离开母校来到桐庐已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来,总会想起母校的读书生涯,仿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母校,也没有离开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我的母校是“北师大女附中”,也就是北京市150中学,亦即现在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是一所在京畿重地赫赫有名的中学。 打开记忆的相册,母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步入150中学的大门,左边是传达室,读书时我常常来取信,每次看到玻璃窗上映着浙江桐庐邮寄来的信件,就感到特别亲切。右边是学校的大食堂。进入大操场,墙上最醒目的是教育方针,一生都感谢母校给予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我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宿舍楼正对主席台,主席台边上是校办工厂,实验楼的窗口能看到长安街上电报大楼的巨钟。阶梯音乐教室经常传出优美曲子。令人遗憾的是图书室的书比较少,据说许多经典名著都藏匿到地下室了。穿过小操场就是大礼堂,我们在那里纪念过周总理和毛主席的逝世,我还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到天安门广场参加追悼大会。 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课堂学习,还要去农村,去工厂,去军营,去医院,让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让我们学会勇敢、正直、善良和勤奋。 令我终身难忘的是我们的老师,难忘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张锦斋老师;难忘文思敏捷、神采飞扬的艾立川老师;难忘德才兼备、良师益友的杨俊芝老师…… 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我最喜欢班主任杨俊芝老师,她无论课上课下都和蔼可亲,一个贴心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倾心的交谈,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一次我的作文被杨老师作范文点评后教导我:“有好的文章,还要有好的字,就象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从此我很注意写字。老师的这句话让我一生受用,后来参加工作进了工厂,领导见我写的字端正清秀,就将我从生产一线调到技术科学描图,管理档案,当文书。 同学们都喜欢杨俊芝老师,学农时与她同睡一张大炕,校车给她带来一大叠学生毕业后写给她的信,做工的、务农的、参军的各行各业都有。我也可以没大没小与她一起阅读,深深地为信中的师生情谊而感动,为学长们的文采而欣喜。 记得有个周日,我们几个同学去杨老师的家里,见有先我们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糕点和水果来看望杨老师。她们还帮杨老师搞卫生,汇报交流人生体会。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美好的画面,心想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经常来看望我的老师。在离京前,我去向杨老师告别,师生之间依依不舍,杨老师真情地问我:“可以不离开北京吗?”我含泪告诉她:“父命难违。” 转眼离开老师已经四十载了,我们虽远隔千里,但书信和电话一直不断,杨老师一直很关心我的生活和工作。当我得知杨老师的爱人去世的消息,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只盼杨老师早日化解悲痛,度过一个安祥健康的晚年。随着岁月的流逝,杨老师也越来越老了,老得什么也不记得了,我最后一次打电话给这位我最尊敬的杨俊芝老师时,她竟然想不起来我是谁,看样子身体是不太行了,我很心疼,但又无奈。便写下此文,以表思念之情。 |
原标题: 难忘母校情 |
作者: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