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行走的城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8月11日 08:33:20 星期五 |
微信朋友圈“雪山飞虎”晒出了一个车牌和一个司机的侧脸照片。配文说她一早坐14路公交车,市民卡不知道什么故障没法使用,翻包找硬币时,司机拿自己的卡无声地帮她刷了。朋友说这一天她都沉浸在这份善意的幸福里。 随后看到若干的点赞和评论。 WelRDo说:14路公交的司机人都超好的!开车很文明! 飞上枝头说:14路公交的这位师傅给我也刷过卡,我怎么忘了表扬了呢,在这里谢谢了。 双玉说:14路公交车的帅哥,赞一个。 马大哈Du说:每天出行的14路,驾驶员真的挺好的,儿子每天上车一口一个大伯的。 …… 翻看朋友圈图文的时候,我正好站在14路公交上,于是,朝前面的司机望了望,只望到一个光头顶一撮鸡冠样的发型。这和朋友偶遇的司机完全不是一个人。顶着这样“潮”的发型,手把着公交车的方向盘,画风有点怪异。我在心里这样想。 落日的余晖洒在窗外碧绿的桂花树上,桂花树用它的静默装点这座城,无论花开花谢,不浮夸不张扬。正想着,14路车稳稳地停在了“妇保医院”站。“鸡冠头”站起来对着车里的人喊:“往里走,往里走,不要堵在门口。”这时看清了他的脸是一脸黝黑,尽显粗犷。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妇女,手护着肚子缓慢地朝车里挪步。一位一直低头看手机的小伙子站了起来,我以为他是要下车,结果他挤到后面的扶手柱子边站定,继续滑动着手机页面。边上的人斜了身子让开一条道,“大肚子”坐到了位置上,像卸下千斤重担似的轻松地朝大家笑笑。让座的人静默无言,被让座的人也静默无言,但暖意在心间。 桂花树慢慢地离开了我的视线,车子转过弯,迎面而来的是正开着小白花的菩提树,又叫无患子。不多时,车子缓缓停在了人行道前,看见“鸡冠头”司机朝着人行道上的像母女样的两人挥手,示意她们先行。忽然觉得“鸡冠头”的画风和这座城挺配。“车让行人”,桐庐的司机们在行动。那天,我走到斑马线中间,一辆白色的车驶来,我本能的驻足,可白车却缓缓停下,示意让我先行,那时我觉得自己受到了盛情的礼遇,心里美滋滋的。 桐庐,用这样小小的善意,不经意间让行走在这个城市的你我心生暖意。看着窗外菩提树的小白花,不禁感慨:单个的花虽然形状极小,当它成串成片,就有了摄人心魄的魅力。 14路缓缓停在了“四小”的站台上。正值放学,一群带着红领巾,背着大书包的孩子,闹喳喳地挤了上来。随后车厢里慢慢飘溢着一股像方便面的味道,原来,好几个小朋友都拿着“咪咪虾条”,一边上车,一边不停地往嘴里放,有一个还正在舔着手里的雪糕。我真担心,一会儿车子一摇晃,谁的衣服要遭殃。“小朋友们,看看车窗上贴的字,这是‘无饮食车厢’,看到了吗?”“鸡冠头”司机又站起来,喊着大家往里走,不忘善意地提醒贪嘴的小朋友。“红领巾”们“哦”了一声,把手里的零食都装进袋子收了起来。14路缓缓启动,行进在菩提树的成片白花里。此时,这一条街,迎接我们的都是繁星般的小白花;秋天,满树的菩提果又该是一番别样的风景。这果子可以做各种天然的洗涤用品,记得小时候就用它来洗头发洗衣服。这一群白璧微瑕的小朋友,能在怎么样的环境里磨洗雕琢呢? 桐庐,这座城,将是孩子们,也是生于此长于此的我们的成长菩提。 车子左拐,沿着迎春街,行驶上富春江二桥。车窗外是晚霞中的富春江,开阔的江面上渔船点点,两岸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沿江公园,春来桃红柳绿,夏至绿树繁荫,秋来丹桂飘香,冬天依旧滋润美艳,这就是“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此处寻的桐庐。远处苍翠秀丽的桐君山披着霞光,飘逸得像仙山楼阁。一个身着白衣的老人突然惊喜地说:“桐君山上的铁塔,好像没了。”车上好些人都朝桐君山方向望去。边上的人说:“早几个星期就拔了!”是的,在今年4月底电力部门就响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拔除了桐君山上原有的5座铁塔4根电线杆。“景中无杆,景中无线”,桐君山没有了冰冷的铁塔,碍眼的电线杆子,又恢复了它本来的诗情画意。 对于桐君山,桐庐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是因为桐君老人行医济世的情怀。这份情怀,早已成了桐庐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符号。 过了二桥,迎面而来的就是江北的老街。老街古朴整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两旁的梧桐树苍劲有力,枝繁叶茂,生意盎然。心中忽然想到“栽得梧桐树,凤凰自然来”的句子,这或许是江北老城给予桐庐的一份力量,一份走得更坚实更遥远的力量。 我从江南的高楼中走来,停在江北古老的记忆里。我该下车了,放下握了一路的拉环,再念念上面的文字:“与人为善,一路吉祥。”与人为善,成了一个市民无需提醒的自觉,成了根植于内心的日常行为。一座城,一座文明之城,已经悄然形成。 |
原标题: 一座行走的城 |
作者:旷发丽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