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夏夜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8月04日 09:02:48 星期五 |
■ 徐红霞 日前持续高温,夜晚酷热难眠,不由想起儿时的夏夜。 那时家里没有电扇,更不用说空调了,晚饭后,父亲便把家里的竹床和一个又大又圆的簸箕搬到大门口,母亲用布浸了刚从井里挑来的凉水,仔仔细细地把这些物件擦一遍。过几分钟后,竹床、簸箕上的水干了,我和弟弟就坐到簸箕里纳凉。天气太热,我们常常玩一种自创游戏,我用麦草扇先扇弟弟一百下,一边扇一边数数。然后弟弟再为我扇一百下,这样两人互换,都能享受到凉快。夜渐渐深沉了,我和弟弟便在簸箕里躺下了。乡村蚊子特别多,那时家里没有蚊香,也没有其它防蚊工具,母亲有自己的一套驱赶蚊子的土办法,开始点燃早就准备好的草把,一把接一把的干草点燃后,蚊子被赶走了。我和弟弟躺在簸箕里仰望天空,一颗一颗地数着星星。凉风习习,心情舒畅。感觉那时的天空特别清澈,那时的夜晚特别美好,皎洁的月光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辉,天上的星星在眨眼,萤火虫打着灯笼在黑暗中翩翩起舞, 青蛙在不远处呱呱欢叫,蟋蟀在草丛中低声吟唱……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微信,但那时也有我们的乐趣,常常是在晚上八点左右,我们盼望的重头戏开始了,邻居方叔叔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方叔叔声音响亮,说起话来绘声绘色。虽然他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但人很聪明,记性又好,他当时任大队会计,称得上是我们村里的文化人了。他每天看书,作好精心准备,晚上就讲故事给我们听。我们那一整栋房子住了六户人家,都是来自千岛湖的移民,大大小小一共有17个孩子。晚上,孩子们都集中在大门口的空地上听方叔叔讲故事,听故事是我们最喜欢的节目,听得最多的是《水浒传》,常常一个晚上讲两到三回。 听故事是一种文化熏陶,从听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小李广花荣、拼命三郎石秀、浪子燕青,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等等。听故事让我们这些小孩懂得了什么是仗义,仗义就是像鲁智深那样,遇到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负时,便拔刀相助;仗义就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乐于伸出援助的手…… 故事听得次数多了,许多情节烂熟于胸。听了故事后,我和弟弟常常会各自谈论对故事人物的看法,有时还会争论不休。我们谈论最多的是悲情英雄武松,至今还能很完整地复述有关武松的故事情节:武松相貌堂堂、身长八尺,先是失手打死人,躲到柴进那里,尝尽人情冷暖,接着景阳冈双拳打死猛虎,然后他大哥被害,武松怒杀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发配孟州、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每一步都惊险之极。故事中的一些细节描述也让人久久不忘,如,武松和宋江虽结义为兄弟,但招安时武松握了握结实的双拳,浓眉一拧,沉闷的哼了一声,向曾经的大哥提出了自己的抗议:“今日招安,明日招安,我们兄弟流血牺牲走到了今天,你却要我们归顺迫害我们的昏庸朝廷,岂不冷了众兄弟的心吗!”这就是武松,铮铮铁骨,绝不投降,最后无路可走,便隐居深山,青灯作伴,一直到八十岁去世,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儿时的夏夜,我们就是这样常常头枕大地,身披银灰色的月光,听着一个个故事进入甜甜的梦乡…… 那时听故事度夏,确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听故事,并不觉得怎么炎热,倒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十分盼望的事情。儿时的夏夜,还会再回来吗? |
原标题: 儿时的夏夜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