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窄溪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8月04日 09:01:56 星期五 |
■ 江娇芬 跟霞约了好几年了,说要回窄溪去看看,但一直未能如愿。霞是我高中时的同学,也是我的闺蜜。霞嫁在杭州,工作又忙,不常回来,偶尔回来时又凑巧我在忙,所以这个约定就这么一直拖着。我们一起在窄溪度过了三年青春飞扬的高中生活,对窄溪有着特殊的情感,那种情感带着一种圣洁。 但这一次不能再等霞了,我对窄溪之行有了迫不及待的期盼,县作协为了创作村歌安排了一次去窄溪的采风活动,我便跟随几位文友一同欣然前往。在微信上给霞说了我要去窄溪。霞说,去吧,带着我的心去。 车子缓缓驶过宽敞的窄溪大道,两旁的高楼小区让我对窄溪有了一种陌生感。近几年,窄溪的建设发展很快,街道四通八达地从老街区延伸出来,有规划的拆迁小区将老街区和高山头的几个商业小区连成了一片,成为窄溪的新街区。车子驶到一处学校前停下,我们下了车。江南镇政府负责分管文化工作的苏文美女,一边介绍着窄溪的近况,一边带我们朝一条正在翻修的街道走去,此时我完全不能与记忆中的窄溪对上号了,不经意地说我曾经在窄溪中学上过三年高中,等会我要去母校看看。苏文回头说,“窄中”不是在身后吗?就刚才我们停车的那所学校呀。我惊讶地回过头去看,怎么看都不像我们当年的学校了,心中不免有了一丝疑惑。如果说身后的学校就是我们当年上过学的“窄中”,那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这条街,岂不是当年我们进出校门的必经大街了?记忆中这条街可是十分繁华的,在当时也应该是窄溪最宽敞的街道了。街道两旁有很多的面馆和小吃店,那时候如果碰上父母偶尔多给了一些生活费,我们也常常会结伴出来开个荤的。如今这些店铺都已改头换面了,旧时的那些店铺,想必是搬到新街区去了吧?走过一个十字路口——直到苏文带着我们右转,转入一条弄堂似的街道,说这就是窄溪从前最热闹最有名的老街时,我才依稀记起这个十字路口来。这就是从前的那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吗?这就是老街吗?我几乎不敢相信。记忆中这个十字路口要宽敞得多,那时候常有一些地摊摆在路口的,我和霞就常常来这些地摊上买一些钥匙串之类的小东西。老街是经常来的,霞曾经在校外租过房子就在这条老街上,我有时也常会到她那里挤上一晚,我们常常有聊不完的话。老街是窄溪当年最热闹的地方了,因为它一直通向鼓楼,出了鼓楼就是著名的窄溪码头了。窄溪码头在1996年建成窄溪大桥之前,是人们出外远行和过江去新登方向的重要埠口。我对窄溪码头记忆犹新,那年我上高一时,有一次课间打羽毛球出了意外,腰椎受了伤,需要连夜送到新登骨伤科去。老师和我的父母一起把我抬到江边码头准备过江,但艄公竟然不在船舱里,老师们急着分头去寻找,江边码头上只留下了我的父母陪着我。冬天的夜里显得特别安静,我躺在担架上的被子里,头上是一片干干净净的黑色的天空,耳边是如狼般呼呼叫着的寒风。我的父母团团围坐在我的头边,用他们的背脊为我挡着冬夜的寒风,我在黑暗中默默流泪——窄溪码头因为有了那个冬夜,于我的记忆中也有了不一般的意义。 苏文给我们几位文友在码头上留了照,然后我们沿江边走边聊。窄溪的江边风景依旧如画,江对面的几座山倒映在清澈的江面上,真正山清水秀一番好景色。从江边转回大街来,才发现原来是绕了一个圈,刚好回到我们停车的窄溪中学门口了。见到母校,我的心中突然涌起千丝万缕的感触来。站在校园外,透过围墙向校内望,仔细寻觅着曾经的旧迹,然而除了那一棵粗大的香樟树还似曾相识外,竟然没有一处是我所熟悉的了。香樟树后面的食堂不见了,食堂旁边我们的女生宿舍也不见了,教学楼还在,只是有些孤独。我顿感有些失落,仿佛记忆深处中某些珍贵的东西丢失了。 从窄溪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将在窄溪拍来的一些照片发给霞看。我难过地对她说,窄溪完全变了,感觉好陌生。我们的学校也变了,只有那棵香樟树还在,什么都没了。霞说,不要难过,不管怎么变,窄溪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都是那个美好的模样。 |
原标题: 回窄溪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