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愿当交通安全教育“大喇叭”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1月12日 08:39:21 星期四 |
交通安全教育进校园。 他当了30年交警,也做了30年交通安全宣讲员,受教育近20万人次,因此被人们称为“名嘴交警”。他不但传播交通法规,还培养了一大批“小交警”。 他就是桐庐老交警陈灵!多年来,他为桐庐交通安全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先后获得了桐庐县道德模范、杭州市十佳爱民警察、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我很享受在讲台上的感觉!” 提到交通安全教育,老交警陈灵戏称自己讲课“上瘾”了。确实,讲台上的陈灵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他旁征博引,妙语珠连,把原本枯燥的交通法规宣传,变得鲜活生动,让人过耳不忘。此时此刻,谁能看出他是一个患有心脏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内装有六个支架的人呢? 不过话说回来,陈灵也并非每次都这么兴奋,尤其说到自己从事交通安全宣教工作的“缘由”时,他脸上的表情会变得沉重,并不知不觉会说起当警察的第一天…… 难忘当警察的第一天 1985年7月份,桐庐县公安交警队宣告成立。退伍军人陈灵,光荣地成为了桐庐县首批交通警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培训,他于当年12月份正式上岗了。 当警察的第一天,穿上崭新的白色警服,陈灵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可他脸上的笑容很快凝固了。 中午11点左右,他正站在富春路与桐君路(原安乐路与太平路)三岔路口指挥车辆。此时正当学校放学的高峰时段,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惊呼,他回头一看,不好!只见不远处一个横坐在同学自行车后坐上的男孩,一只脚不慎卷进拖拉机皮带轮里,被拖拉机拖离自行车,后脑着地重重倒下,鲜血喷溅! 陈灵顾不得多想,随即招呼旁边民警帮助执勤,自己抱着受伤的男孩,箭一样地飞身冲向县第一人民医院。可还是迟了,由于孩子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了。 白色警服上血迹斑斑!陈灵亲眼见得一个孩子的生命在车轮底下消失,他的震惊和沉痛难以形容,脑子始终反复回旋着这样的念头:假如孩子交通安全意识强一点,假如放学时骑自行车不带人,假如后座男孩不是横着坐……可现实的字典上根本没有“假如”,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事情过去很久,陈灵心中还是沉甸甸。经了解,他发现在桐庐城乡,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交通安全事故并不鲜见,基本上都是由于不懂得交通安全规则、交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引起的。他不由地扼腕叹息:如果学生能多一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那么车轮下一定会少无数的“冤魂”。 与学生相关的交通安全隐患,到底有哪些呢? 陈灵开始着手调查。他每天中午放学时,都拿个小本子到学校门口,一边执勤,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在他的小本本上,记录下了一项项交通安全隐患:一是骑自行车带人,甚至前面带一个,后面带一个;二是骑自行车撑伞,导致失去平衡;三是放学时乱窜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 这些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可还有更让陈灵担忧的,那就是孩子脸上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果然!数月后的一天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1986年4月的一天,傍晚放学时分,风越刮越大,天眼看就要下大雨。城关中学(原桐庐镇中学)门口有一个长下坡,出了校门就是(原安乐路)320国道,为了避免出意外,陈灵干脆走进校园上坡处,劝导孩子骑车不要撑伞。可偏有一个孩子乘他不备,从他身后撑着伞骑车“飞”下坡!大风瞬间掀掉了他手中的伞,男孩突然惊惶地大叫:“我没有刹车!我没有刹车!” 万幸的是,男孩的自行车冲到国道当中摔倒在地,后面一辆大卡车在离他一米五左右的距离停住了。 真是死里逃生啊!男孩吓得话也说不出了。陈灵扣下了他的自行车,然后用自己的摩托车把他送到家中。他对男孩说:“明天叫你爸爸和你班主任一起来领车吧。” 第二天老师和家长陪着男孩来了。陈灵板着脸批评男孩子:“你的自行车既没有车铃,也没有刹车,这次没出大事故算是万幸!你交通安全意识这样淡漠,迟早会出事的!”说完他还要男孩当着班主任的面写检讨书。 时男孩家长生气了:“你当个交警有什么了不起啊?不是没出事故吗?你这样吓唬我儿子做什么?” 陈灵听完家长发脾气,只淡淡回了一句:“我这样做就是希望孩子吸取教训,永远不忘这事……听你的骂声,总比听你们的哭声好!”说完他把自行车归还了那男孩。 这时候那位家长发现了“端倪”:原来陈灵昨天晚上自掏腰包,已经把男孩自行车的铃铛和刹车全部修好补上。家长此时既惭愧又感动,真诚地向他道歉:“我……唉,您真是好人!”孩子低头说:“警察叔叔,我会吸取教训的。” 从此之后,这个孩子果真变了,放学不再骑“飞车”,骑车时不再带人,还劝其他同学要遵守交通规则。陈灵为此感到欣慰,可他明白,一个孩子受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懂得交通法规。 走上了交通安全“宣讲台” 就这样,陈灵开启了他长达30年的交通安全“宣教之旅”。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走进校园上课的情景。 那是1986年暑假前夕,他精心备课后,主动与学校联系,表示要给全校学生上一堂交通安全课,受到了学校热烈欢迎。那天他面对全校学生,从身边的现象说起,结合大量的案例,把枯燥的交通法规,宣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可正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停电了!他干脆走到学生中间,扯开大嗓门继续讲,而且越讲越起劲! 那一堂课,在老师和同学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在随后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听一堂交通安全课,受益终身!”“这样的课对我们学生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建议,说如果开展活动时能配上一些宣传图版,可以让大家印象更深刻等建议。 这建议太好了!陈灵马上行动起来。 他与县交警队事故科联系,调出了多年来发生在我县学生中的交通事故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制作成了一块块宣传图版。此后他每次进校宣讲前,都会先在校园里开展一次图片展。触目惊心的事实,让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交通安全“无声”教育,为宣讲课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从此之后,陈灵就把开展交通安全宣讲,当成了自己一项独特的公益行动。平日里,他上班执勤,在街上纠违、站岗,休息时就到学校讲课或在家琢磨教案,使自己的宣讲课获得更理想效果,他有时还请儿子先当“听众”。 陈灵上的交通安全课,语言诙谐幽默,案例经典深刻,有让人“过耳不忘”的效果,深得学校师生的欢迎。他的课越讲越好,来请他上课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了。 有一件事他至今记忆犹新。 那年7月的一个早上,他在一个春运安全捡查站设卡点连续执勤24小时刚下班,这时接到了分水一所学校邀请他去授课的电话,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得知他将来分水授课,其他学校也纷纷发出邀请。于是,他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放映员“跑片”一样,出了这个学校,又匆匆赶往那个学校……这一天,他先后为罗山、百江、东辉、合村等10余所学校及幼儿园上交通安全课,使5000余名学生受到教育。 那天他可真是“磨破嘴”!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回家,想不到又接到了桐庐县江南初级中学的电话,邀请他晚上为全校学生上一课。他立即前往,当晚他精彩的授课使学校礼堂内的1000多名学生,响起了7次雷鸣般的掌声! 除此之外,陈灵还送课到社区、老年大学、家长学校、乡镇、企业、行政村、自然村甚至生产组。有一次他送课到高山上的一个生产组,听课的村民只有8个人。 为使交通安全课与时代“衔接”得更紧,陈灵还在“创新宣传形式”上下功夫。他根据不同类型的聆听者,自学相关技术知识,自制图、形、声并茂的“PPT”用于演讲之中,先后完成了“遵守交通安全法,关爱生命,安全就在你的脚下”的未成年人版,“遵守交通安全法,人在路上,平安是福”的成人版,以及“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老年人安全文明参与交通”等近二百多件PPT讲座的课件,他还带上自己制作的交通安全“U盘”课件,利用学校的电脑及投影来丰富课堂氛围。 与此同时,他还一方面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为教学添置了投影机、放映机、VCD,另一方面他还自制各种图版、幼儿园漫画,甚至学起了快板,还亲手制作了教具100多件,他这样操心劳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自己的交通安全宣讲课更形象、更生动、更立体、更受人欢迎! 努力打造交通安全品牌 多年来,陈灵在致力于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还用心创建交通安全品牌。他先后负责创建了7个交通安全示范单位,其中有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幼儿园、少年警校、交通平安学校、文明规范骑车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1989年的一天晚上,当时身为机动中队指导员的陈灵正在方埠路口巡逻。他突然听到前方公路下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救命”的呼喊声。他急忙赶过去一看,发现原来有一名学生连人带自行车跌进了公路下田沟里。他把孩子救起后,发现他一只胳膊已严重受伤,所幸生命无大碍。 据了解,这孩子是方埠初级中学的学生,当晚参加完学校的晚自休后骑车回家,由于对面开来的汽车灯光太强了,他看不清前方的路,再加自行车刹车坏了,一慌张就掉进了田沟……这事引起了陈灵的深思,他决心一管到底。 第二天一大早,陈灵就带着协警来到了方埠初中,与老师一起开展了一次自行车大检查。该校有800多名学生,600多辆自行车,可谓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他们对学生的自行车逐辆进行检查,最后查出了一大批没有车铃、刹车不灵,后面没有反光模及链条有问题的自行车。根据每辆自行车的不同问题,学校要求学生认真“整改”把自行车修好。此举使大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陈灵并没有就此“打住”:在他的建议下,学校先后召开了两个会议,一个是家长会议,一个是学生会议。会上,家长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签《骑车安全责任状》。陈灵还在学生会上再次强调:要随时关注自行车的安全性,有问题要及时维修,骑车时遇汽车强光时要靠边停车等待…… 令陈灵深感欣慰的是,学生养成了安全骑车、文明骑车的习惯。那个学期,方埠初中全校没有发生一起自行车骑行的安全事故,被县交警队授予“文明规范骑车学校”。 陈灵同时把目光瞄谁了横村的徐家埠。 该村的地理环境有些特殊:16省道穿村而过,全村1000多口人,都住在公路两边。这一段路线好,司机往往开快车,形成强烈反比的是村民交通意识淡薄,乱穿马路。“与公路共生”的徐家埠村,因此面临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实际情况,陈灵深入到这个村子,采取放露天电影、发墙报、发小册子到各家各户、慰问交通事故受害者等方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除此之外,他还帮助该村制定《交通安全村规民约》等道德规范,使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使遵守交规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最后横村镇的徐家埠村,成功创建为杭州首个“交通安全示范村”。杭州交警支队还在该村开了创建交通示范安全村现场会。 陈灵很高兴,那块“交通安全示范村”牌子虽不显眼,却与一个村父老乡亲的家庭安宁与幸福紧密关联。 从此之后,他干劲更足了,组织发动更多的村、学校、企业参与创建交通示范单位活动。创建过程中,他还根据各校的特色载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如横村中学有剪纸特色,他联系学校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开展剪纸比赛,又如他结合莪山小学的葫芦特色,把交通安全画融入“画葫芦”活动之中等等,使学校的交通安全宣教活动更“接地气”。 1995年前,由陈灵负责,县交警部门一口气创下了芝厦村、会山村、凤凰针织企业、瑶琳初中、方埠初中、徐家埠小学、青青幼儿园等6个“交通安全示范单位”瑶琳初中还获得了“杭州市十佳交通安全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用心培养校园“小交警” 陈灵多年来还在校园里培养了一批“小交警”。如富春堂幼儿交警队、桐君街道圆通小学(原桐庐镇二小)小年交警队、桐庐春江小学少年交警队等等。小交警不仅熟知交通规则,而且成为学校交通安全宣教工作的“主力军”,成为老交警陈灵的好助手。 当“小交警”,成为许多孩子最珍贵的童年记忆。为了让他们获得真实体验,陈灵还组织小交警们上路执勤,并为他们创作了《少年交警队之歌》。各校的小交警还成为了“小老师”,他们中许多人都为一年级的小学弟、小学妹上过交通安全课。不但如此,这些孩子平时还经常要给父母“上课”,每当大人不走人行道或乱穿马路,他们就不依不饶。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把自己当小交警或听交通安全课获得的感受写成稿子,这么多年,先后有1500余篇发表在《中国道路交通安全》、《钱江晚报》、《县局域网》上。 今年57岁的老交警陈灵,提起这些“接班人”是满脸喜色。他说:“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一个孩子心里有了交通安全意识,可以影响他的一生,还可以影响身边的大人。”小交警们一批批长大了,但我县的少年小交警却越来越多,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陈灵还说,自己喜欢吹萨克斯,未来还打算成立一个“少年交警萨克斯乐队”呢! “千好万好,平安最好,千珍贵万珍贵,生命最珍贵”:这是陈灵上交通安全课时常说的话,也是小交警们的“口头禅”,可2010年陈灵自己的“平安”却出了问题:那天早上他的身体出现了强烈的不适,头上不断冒汗,领导和同事见情况不对,及时把他送到省城医院,经检查他的得的是 “心脏动脉粥样硬化”,在杭州做了六个心血管支架。医生对他说:“你这次幸亏送得及时,否则后果难以想象!你今后要把自己当病人!出院后至少要在家休息两个月!” 可在家仅仅过了20多天,陈灵的身影就出现在了我县校园“春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之中……对此他的说法是,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爱好,还是我治病的良药!我愿意一辈子做交通安全教育“大喇叭”!
|
原标题: 今生愿当交通安全教育“大喇叭”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