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寻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12月02日 08:57:12 星期五 |
霜降前一天,秋风、秋雨、秋花,秋,带着浓烈的气息向人扑来,挡也挡不住。我们的车蛇行在去分水镇唐源村洪坑的山道上,直至无路,完全被高山环抱,车也被迫熄火停在半山腰的草坪上。 之前,没去过洪坑,但听说过。上中学时,班里有位男生家住洪坑山上,每逢冬天大雪封山的日子,这位同学就被关在山外回不了家,山上的人也下不了山,山里山外的亲人常常被恶劣的天气隔离。据此,在我的想象中,洪坑是个山高路陡、烟霞飘悠、神仙居住的地方。果然,听同行的唐源村委书记说,洪坑这里,群峰荟萃,山高坡陡。 此行造访的对象“龙池”石碑在洪坑元宝山的船坞坪半山腰处。元宝山,海拔近900米,竖看像一只硕大的元宝呈向天宫,横看像一位少女挺起的双乳,也称“双乳峰”。元宝山和另一座叫白兔尖的山峰屹立在大山之巅。 向导告诉我们,要抵达船坞坪,得穿过一条杂草丛生约40分钟路程的羊肠小道。 秋雨滴落繁花,成片成片的六月雪任性地横倒在这条野猪出没的小道上。一眼看去,雪一样白的花朵就这么奢侈地铺成一条原始的花道。想尽可能望得远一些,除了白茫茫的雨雾被鼓风机从山脚吹来外,目中所及就是满山满陇的野花、箬叶和杂草,它们吸附着季节的雨水,在山林中自由地张扬着生命的绿色和芳华。不觉想,这样的地方不出神仙才怪。 果然,同行的长者王顺庆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发生在这里的跟神仙有关的故事。传说某年,元宝山上有两个神仙在下棋,一位樵夫上山砍柴,看见两仙在下棋。这年,分水地区大旱,几个月来无滴雨,百姓四处求神拜佛,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县官贴出告示,谁能求雨,必有重赏。樵夫得知后去衙门禀告,说他看见元宝山上有神仙下棋。县官便备了一些果品命他上山求仙显灵。樵夫头顶果盘跪在神仙面前,两仙走棋入迷,时间久了,其中一仙随手从果盘上拿起果品吃起来,樵夫才开口求仙。神仙吃了人间果品,受人之惠,觉得不办点实事心里过意不去,就召集龙王三兄弟分管几处行云布雨,分水大旱终于得到缓解。此后,元宝山上有一小涧山泉直流至船坞坪半山腰,终年不涸。为感谢仙人的恩惠,分水的百姓在此建了一个“龙池”。清朝道光时,分水知县王承楷勒石、廪生臧家树书“龙池”碑刻于“龙池”旁。据说,此碑刻至今仍静静地立在洪坑船坞坪这个神仙驻足的深山里。 听完故事,抵达船坞坪的心变得急切起来,那会是一个怎样的“龙池”碑刻呢? 村民向导穿着雨衣、雨裤和雨靴,拿着柴刀,一跨进小道,整个人顿时淹没在比人还高的茅草丛里。 只知道大致方向,看不清路。看看身上干净的白裤子,有些犹豫,然抬头遥想大山深处的那方石碑,顾不了这么多,两脚干脆深一脚浅一脚地陷进向导带领的花路中。 路随山转,雾为诗留。曲曲折折的山路只容一人通行。左边是高山,右边是陡坡,若不小心,便坠谷底。小心翼翼地躬着身子,用雨伞抵挡山上横披下来的狗尾草、六月雪和众多不知名的野花与杂草,还有飘飘洒洒不断袭来的雨水。不敢往下望,一望便是深不见底的山涧峡谷,头晕腿软。幸亏白茫茫的仙雾不断往身上拢来,看不真切高山深谷的险象,略微缓解了陡坡带来的晕眩感。 走过令人双腿发软的小道,穿过一片雾气缭绕的山核桃林,行过开满白色小花的茶园,踏过一丛丛倒地的茅草,绕过山上飞泻下来的涧水,循着野兔出没的足迹,一路风景一路险,好一个真山真水真境界!这雾的轻盈,雨的晶莹,花的清新,山的幽静,都在这里汇聚了。不知有月光的船坞坪会是怎样的另一番情景,难怪神仙要来此下棋赏景。 小心地走着、探着,心早已在不知不觉的寻碑路中拂去了尘埃,拂去了杂念,唯留崇敬之情去仰望展现在眼前的自然山水。顾自沉醉在深秋大山的斑斓和清幽里,鞋已湿透,白裤子变成了黑裤子,外套粘满了黑色的草籽,我成了山里的一片树叶。猛一抬头,“龙池”碑刻找到了。 别动,让呼吸暂时凝住。石碑无声无息地隐在块石垒成的山皮里,时光将浓浓的青苔缀进石缝里,几棵小草绿绿地环绕着它。石碑已被风雨雕刻出一些模糊的花纹,繁体字“龙池”二字依稀可见,它真真切切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任岁月黯淡,神仙离去,它仍然在这片高山野岭里静静地呼吸着。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隐到哪里?山是最好的隐地。眼前的“龙池”碑就像一位隐士,静静地在这儿隐逸了近二百年。 面对石碑上若隐若现的苔痕和字迹,我知道无论怎样的抒情和感叹,在时间面前,都是苍白的、轻浮的。 |
原标题: 洪坑寻碑 |
作者:孟红娟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