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山记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9月30日 08:58:47 星期五 |
公园山,古称狮山,又名祠山。此山位于舞象山之东北,乃一孤峙丘陵,因形似而名狮山。宋绍熙中程县令凖因感梦在此建张昭烈真君祠,故又名祠山也。 北伐胜利后,县城议建公园,几经择址,于1930年,选定于南郊祠山建成公园。初名峙山公园,后因纪念孙中山先生易名中山公园,斯山遂称公园山焉。 昔之公园坐西朝东,山麓缭以垣墙,大门立柱平檐,置铁栅门一对,上有“中山公园”匾额一方。其地一山两峰,广约25亩,左峰略低,有平房五间,粉墙黛瓦,掩映于花木之中,颇觉清幽,乃民教馆之图书室、奕棋室是也。右峰地势突兀,筑中山纪念堂于其上,状若西洋别墅。两峰下侧各筑一亭,游步道铺以卵石,精构花纹图案;区块之间间以漏孔矮墙,尚称曲折有致也。 日军袭城之时,飞机轮番轰炸,于其地设防空监视哨,并置有大警钟一只,与桐君山之警钟遥相呼应。中山纪念堂于1943年9月,因风倾圮。1946年,防空哨所撤除,山上无人居留,墙倒屋漏,杂草丛生,遍地狼藉。至解放后,此园已面目全非,徒有其名乎? 昔者桐江水上一族,或捕鱼、或撑船、或放簰,浮家荡宅,饱经霜雪,艰难困苦,备尝之矣!时过境迁,二十世纪60年代,欣逢周恩来总理“水上人家陆上定居”之指示,政府择公园山为渔村,渔民陆续于此建屋筑室,卜居斯地。至1965年,渔民皆已上岸定居也。飘泊流离之“连家船”岁月耶?终成历史。公园山亦成渔民新村乎。 今逢盛世,百废待兴。于2014年9月,适遇政府出台惠民举措,公园山实施棚户区改造,其间拆除房屋64户,渔民迁居春江景苑等新区,福泽加乎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渔村之墟,尔后再建市民休闲公园。于2016年9月,景象一新,园已功成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日之公园山已深藏于城区之中,环山皆楼宇,虽不见古人登斯山时“万倾烟波入望中,片帆高挂任西东”之风光,然闹中不乏其幽雅与静谧,此乃市民休闲游乐之佳处也。公园石阶宽阔,顺势而上,曲里拐弯,百十余级,即至山巅坦处。或石板、或青砖,地坪装饰,图案精美;或石雕、或铜塑,景观小品,内涵深遂;或健身、或游乐,各类器械,配置周全;或石桌、或石凳,供人游憩,温馨备至。有亭于山之东首,花木簇拥,景色祥和,韵味典雅。翠竹傲立,风姿绰约,豫樟苍翠,华盖参天,兼一峰之胜焉!然而幸甚至哉,乃是乡贤重视历史文脉之传承,于园內青砖墙体,镶有石雕三方;又在斯地置铜像数尊,或渔钓、或挽舟、或行簰、或人物、或鱼鹰,虽寥寥可数,然栩栩如生,意境深远,昔之桐江风情,皆已彰明也。市民于此休闲,尚能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实属万幸也哉!是为记。岁次丙申,八月十五日,许马尔记之。 |
原标题: 公园山记 |
作者:许马尔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