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关:逝去的硝烟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7月08日 08:59:19 星期五 |
但凡关隘都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山海关在山与海的交汇处,一眼望去,碧海金沙,气势磅礴;嘉峪关面对茫茫戈壁,千百年来,她始终散发着大漠的浑朴之风、雄性之情。桐庐古时候也有很多关隘,位于分水镇太平村的马岭是县域内保存最完整的关隘。 关隘,又称关卡,是古人在交通要道设立的防务设施,往往依山而筑。古时候的关隘大致有三个作用,防御外敌、防止外逃和设卡收税。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出关,都得要持“出入境证明”,否则,就没有“多多关照”一说了。与其他关卡一样,马岭关也承担收税和稽查“走私”的工作。在太平村,一户农家至今保存着一块“盐禁”的残碑。乾隆元年(1736),吏部尚书嵇曾筠兼任浙江巡抚,同时监管盐政。盐是生活必须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盐务”提高到“盐政”高度,实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盐商须凭“盐引”运销。嵇曾筠与当时的浙江承宣布政使(相当于省长)张若震、杭州知府秦炘一起立碑于马岭关,严缉私自贩盐,严查暴力抢盐、官吏在盐运上以权谋私等等。 去往太平村的途中,我在想,未曾谋面的马岭关,是不是像其他雄关一样气势宏伟呢?汽车到达马岭水库,我们只能安步当车。初夏的太阳不浓不淡,不温不火,最是适合闲暇时郊外游荡。行走在山路上,满眼葱茏。偶尔,一阵风吹过,鼻尖便满是沁人心脾的香味。于是,迎着风,放慢自己的脚步,一任自己思绪畅游。跨过小溪,见一对老夫妻在路边田地里收油菜籽,俩人很是健朗,我们停下来闲聊,方知俩个全都八十多岁了,子女不在身边,平时种点地,干些农活,还帮助管理马岭关。一行人很是感慨,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告别老夫妇,我们开始攀登马岭古道。这条古道上通杭州,下达分水。马岭是上通杭州的最后一站,位于我县与富阳市交界的地方,徐霞客当年曾经游历于此,并留下了详尽的游记。明代这位“驴友”当年是从富阳过来的,《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中是这样描述的:“上马岭,约里许达其巅。” 马岭两侧群峰簇拥,山峻林密,造化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隘口。前人有诗云: 苍茫清溪小径通,往来多本鹿皮翁。 桥边不共桑麻话,岭上还同蓑笠风。 短笛烟断初弄碧,长歌山鸟乱啼红。 欲知天籁从何发,声在寒云绿树中。 马岭隘口至今还有保存良好的军事防御设施城墙关卡,块石叠砌,仿佛一垛城墙,走过拱形的墙门,路旁设有石碑,上面记载了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军马岭,在此与守军发生激战,双方死伤无数。 清朝后期,当局政治腐败,百姓税赋沉重,各地民间反抗政府运动此起彼伏。1844年,洪秀全创立上帝教,随后在他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的宣扬组织下,上帝教在两广地区迅速壮大。1850年,各地教众在洪秀全的号召下,在广西金田集结整编。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立了国号为太平天国的新政权,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在“同食同穿,一律平均”口号的鼓动下,起义队伍不断壮大,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应该说,建国初期,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建立一个与清王朝截然不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国度,《天朝田亩制度》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层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事件中被杀,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出走。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天京事迹”。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精锐多数在战斗中战死,而曾经的信仰也在内讧过程中烟消云散,新加入的人素质下降,太平军纪律及战斗力大不如前,在与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斗争过程中,逐渐处于下风。 在分水初级中学校区现在还保存着清咸丰十七年(1867)年勒立的“暂厝所碑”。石碑记载了当时由于战火连绵,尸横遍野,无人收殓,分水人詹汝诚与亲友同共出资,在玉华山下建起义厝,把暴尸野外的死者收殓到暂厝所,供人认领或给予安葬。 咸丰九年(1859)10月,村民高保首先在马岭筑“砦”。第二年,太平军三千人马准备从分水经马岭转战富阳。清军以“砦”为基础,用大块石构建了厚度超过3米的马岭关。两军在这里有过两次血与火交战。 抗战时期,国民党也在马岭关驻扎军队,但日军闻风丧胆,转向避让。1939年3月,周恩来从金华出发,考虑安全,就是沿建德、淳安、分水,翻越马岭、浮云岭,到于潜浙西行署驻地西天目山。 硝烟早已散尽,站在马岭关前,耳边陡然回响起炮火连天的轰鸣,撕心裂肺的呐喊……眼前浮现出先辈们前仆后继浴血杀敌的身影。我似乎看到勇武的勇士正强忍着中弹喋血的剧痛,沉着地扣动扳机,射出杀敌的子弹。 马岭关前,山峦对峙,芳草萋萋,关上的石头已经风化,石上的弹孔也渐渐地湮灭在历史的岁月里。这似乎让人有点遗憾,但并无大碍。真正的记忆在后人的心灵,在灵魂深处。无需语言,无需史料,默对雄关,遥想故人,眼前的雄关就是一座再真实不过的勒石纪念的丰碑。 |
原标题: 马岭关:逝去的硝烟 |
作者:王樟松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