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椿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4月22日 08:52:58 星期五 |
周末,到菜场买菜。突然看到了许多香椿,一小捆一小捆整齐排列着,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惹人喜爱。我不禁抓起一捆,凑近鼻子一闻,香味浓郁,沁人心脾。看到香椿,那些与香椿有关的往事顿时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老家的房子旁是一块菜地。菜地的一角砌了一个水池,里面的水终年满满的、碧绿的。菜地里除了各种蔬菜外,还点缀几棵树,其中一棵是我最喜欢的香椿树。 起初我对香椿树并不怎么关注,但自从吃过一次香椿炒鸡蛋后,一下子就觉得这棵树可爱起来。 那年春天,远在上虞的舅舅突然来我家,母亲事先没任何准备,有点不知所措。舅舅四下一看,指着香椿树说:“这么嫩的香椿,用它炒鸡蛋吧。”母亲就按舅舅说的简单地做了几个菜。饭桌上,我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夹了一筷香椿入口。吃在嘴里,那个香啊,真是难以忘怀。 自此,我对香椿特别地关注。从书中了解到香椿最佳采摘期在谷雨前,一般可采两期,用它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因而被称为“树上蔬菜”,民间也有“门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的说法。 一次看到这棵树上长出一些香椿嫩芽,我便想上去摘下来。一旁的邻居劝阻了我,说香椿要早上有露水的时候采摘最适宜,其它时间采摘则容易伤到茬口,影响第二次的发芽。第二天一早,树叶上还挂着露珠,我就等不及了,没等晨露消散,就如猴子一般攀爬上树,小心翼翼地站在树杈上,一手抓着枝桠,一手去掰芽头。而地上的母亲,也没闲着,把镰刀绑在竹竿上,就椿芽上一钩或一按,那香椿就如一支支箭镞,倏然落下。 把这些香椿集起来,有浅浅的一小篮子。那天的饭桌上,香椿炒鸡蛋成了全家人的最爱。那绿绿的颜色,香香的味,诱着人的胃口。 那原本在风中摇头晃脑,生机勃勃的香椿树,被我们掰光芽头后,立刻显得光秃秃的。不过,没过几日,树上又重新长出椿芽。 采摘了满满的一大篮香椿,满以为这次可以吃个痛快,哪料到母亲却把大部分香椿分送给邻居。我当时是又气又恼,但又无可奈何。母亲教育我说:“什么时候都不能吃独食,给别人吃能扬四方,自己吃只能落粪缸,有好东西要让大家分享。” 邻居中有个老爷爷,年事已高,特别喜欢吃香椿。每年母亲都会挑最鲜嫩的头茬香椿给他送去尝鲜。那年春天,老爷爷患重病,弥留之际说是想吃口香椿炒鸡蛋。母亲一边流着泪,一边去掰香椿,然后做成香喷喷的一碗香椿炒鸡蛋。当端到老爷爷面前时,我看到老人的泪水从脸颊上无声地流了下来。 这棵香椿树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口福,也带来了许多快乐。可惜后来因为建房,把菜地里的树全砍了,那棵香椿树也未能幸免。 读大学期间,吃过很多风味小吃,但最难忘的还是家乡香椿炒鸡蛋,每当看到新鲜的香椿,闻到那沁人心脾的馨香,总能勾起我的食欲。因为喜欢香椿,便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香椿性凉,味苦平,不仅富含营养,而且还具药理价值。《本草纲目》中说:“白秃不生发,取椿、桃、楸叶心捣汁,频之。”春天多食香椿,还可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印渚中学教书,第二年教毕业班,并担任班主任。班里有个女生,虽然家离学校不是很远,但要过一座桥,还有一段山路,路上较偏僻。我想让她的家人在晚自修结束后接她回家,便去家访。 记得家访那天是在四月初。她家在一个山边的平房里,虽然房屋比较简陋,但房前屋后有几棵香椿树,顿时让我感到亲切起来。 我说明来意,她母亲有点感动,一定要我吃了午饭再走。盛情难却,我只好坐下吃了,菜桌上就有一碗香椿炒鸡蛋,她母亲见我特别喜欢吃,就说改日叫她大女儿送点香椿到学校里来。 过了两天,一个姑娘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的宿舍。她羞涩地说明来意,从竹篮里取出装满香椿的陶钵,放下后,就告辞了。我打开陶钵,见是满满的鸡蛋炒香椿,香气四溢。再看那姑娘,她已走出学校大门,到了大街上。 又过了几天,那个姑娘又带着香椿炒鸡蛋和其它的菜来到我住处,这次她放下菜罐没有马上就走,而是给我收拾起宿舍来。经她一番收拾,房间立马清爽整洁了。 见她家孤儿寡母的,就有心帮她们家干点活。那时她家养蚕,我就利用空余时间帮他们摘桑养蚕,渐渐地我们就熟悉了,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我与她互相间产生爱慕之情。 那棵香椿树就在门前的院子里,后来还以这棵树为背景,拍了一幅全家福照。转眼到了2003年,库区移民开始了,每家每户开始砍伐私人的树木。有人劝我岳母也把香椿树砍了,我岳母不肯,她说来年还要去摘最后一茬香椿。 第二年春,就在我家的旧县新居还在装修的时候,传来了我岳母手臂骨折的消息,我们急忙赶到上南堡岳母家中。 此时岳母左手打上石膏,挂着绷带,还在家中忙碌着,见到我们,就叙述摔伤的经过:原来她爬上香椿树去掰枝丫处的芽头时,没有站稳,从树上掉了下来,手臂摔骨折了。还好村里留守的村民见了,急忙用拖拉机送她去医院包扎。岳母从医院回来,还不忘那些已摘下的香椿,她想在离开库区南堡之前,再给我们做一顿香椿炒鸡蛋。 |
原标题: 香 椿 |
作者:丁志峰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