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薜荔商量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3月25日 08:49:55 星期五 |
许是孤陋寡闻,起初是不认识薜荔的,只是听说过名字,一个非常素雅、非常贤淑的名字。 真正见到薜荔是在去年,在环溪村尚志堂庭院里破败的残墙上。这种曾遍生在乡下农舍墙头的植物,青褐色的茎蔓贴着墙体紧紧攀爬着,厚实的叶片密密麻麻的,覆盖整个墙头。此时正值果期,小拳头般大小、状如寺院铜钟的果实从浓厚的翠色中,探出头来。摘下果实,果蒂处淌流出乳白色黏稠果汁,像牛奶一般,村民便给它一个十分朴质而形象的名字:“牛奶”,至于“薜荔”一词反而不知其所云。 多年之后才知道这种植物,居然数千年之前就生长在黎民百姓低低压压的农舍旁,也生长在中国古代文化挨挨挤挤的诗行里。记忆中,生长在农家墙头的薜荔曾有好几处,如今却杳然不可追寻,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浇灌成的高大楼房。 时代向前的步伐真的是迈大了,如今就连在农村,也时有高楼突兀,那些曾经存在了多年的低矮土楼,日渐消失了。但是,享受着现代生活丰赡的繁华之余,蓦然发觉曾经弥漫着宁静温纯的那份田园气息,有点稀有了。薜荔,多蔓生于乡下村居农舍低矮的围墙上。那是一座已然有着颇长一段岁月的古屋,因经年失修,其间有些房子已成断垣残壁,让人感慨的是,只要有薜荔存在,颓墙便不会再次坍塌,反而能在沧桑中呈现出一种坦然直面风霜雨雪的坚韧。 没有钢筋水泥的遥远年代里,薜荔应该是那时社会村野的紧要之物,粗粝的墙壁,矮小的墙头,一丛薜荔默默依附上面。或许,最初有过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场狂风过后,郊野满目狼藉,民房倒塌无数,唯有一座安然无恙,这时候,大家才发现竟是一片爬满墙壁的薜荔挡住了这场风雨的袭击。从此,被移植到墙头的薜荔便有了一份遮风挡雨的重任。天灾之中,能躲过浩劫的,往往是那些轻柔、弱微的物种。处在植物链最底层的薜荔,每一条茎蔓都长出细细密密的根须,紧紧粘贴墙体之上。匍匐而生,低调而活,朴素的生存方式抱持着一种睿智的生长技巧。 碧瓦朱甍,层楼叠榭,桂殿兰宫,屹立在中国历史之中的那些楼宇,多气派。如果没有大火的熊熊燃烧,阿房宫一定还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而圆明园要是至今安在,多少也可挽回大清王朝的些许颜面。从富丽堂皇到空留一把焦土,其间自有几多一言难尽的原因。萦绕在心间的是这样的一个疑窦:那恢弘阁楼的硕大墙角边,是否曾爬上薜荔?纷繁历史资料所透露出来的,似乎是这么一点信息:那些壮观的楼宇几乎都远离村野,平民百姓所面对的都是窄窄的土房、矮矮的围墙,所心忧的是这样的平房能否抵挡得了不期而遇的大风与暴雨的袭击。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薜荔柏佤兮蕙绸,荪桡兮兰旌”。屈原对薜荔应该是情有独钟,一束青蔓爬上《离骚》深深沉沉的诗行,抚响《九歌》闷闷郁郁的行吟,诗人笔下的薜荔在深沉的《楚辞》里四处摇曳。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远离都郡之外的村野一定有不尽的薜荔爬上百姓墙头,成为相濡以沫的生命共同体。朴质而平凡的薜荔,是这样拨动着屈原情感之弦,千年之后的时空,依然悠荡着一串苍凉的夙夜忧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生热爱祖国的屈原,其实也深深关爱着天下苍生,这就不难理解诗人缘何喜欢把薜荔视为诗歌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意象。 没有楚辞的滥觞,唐诗抑或依然璀璨,宋词也可夺目,但是其间一定少了许多传世之作。关爱民生,关注民瘼,应是唐诗宋词最终能走向艺术高峰的重要因素,许多深沉厚重的律诗绝句之中,一脉相承着屈子对天下苍生拳拳的关念。从杜甫的“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到白居易的“磴危攀薜荔,石滑践莓苔”,从欧阳修的“薜荔依墙,莓苔满地”到陆游的“红云夹路蔷薇障,翠羽成层薜荔幢”,有太多的文人把目光投注到庙堂之外的社会边缘、江湖底层,他们深情的吟叹里,不经意间会看到一束青茎蔓延于诗行的某一角落,簇生在荒村远野的墙头薜荔,依然是这些诗人的情感酵母。蔓延在古代文人心中的薜荔,应该是华夏文明史中一个比较沉潜的文化孑遗、艺术符号,或许不能熠熠生辉,却让人凝眸幽思,心生层层涟漪。 闲时无事四处行走,偶尔也看到一束藤蔓爬上谁家的围墙,挨挨挤挤的叶片摇晃着满眼诱人的绿。心生怀古,似乎正在成为如今社会的一种流行。这些年,要是某地发现了一处古代的建筑物,顷刻之间便有匆匆的脚步纷纭踏至。倘若有人拥有了一件古代的瓷器、玉器,那就绝对可以招来无数钦羡的目光。浸淫了漫长岁月风尘的古物,展现出来的是那个时期所特有的审美情趣、精神情绪与人文情怀,千百年过去了,古物虽多漫漶、沧桑,甚至破残,但从中依旧可以解读出许多远年信息。把持着这些在当时多为达官贵人所拥有的古物,推想古人钟鸣鼎食的盛况,模仿一下古人颐指气使的表情,的确也可畅然自雄。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在于最底层的黎民百姓,黎民百姓的饥饱冷暖才是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反映。仅仅依持古代上层人物遗留下来的器物,诚然是无法穿过时光的隧道真正走进当时的那个社会。说得中肯一点,现代人的怀古,往往是附会风雅多于咂摸历史,外在显摆多于内在品味。 还是在环溪,我曾经去看望尚志堂的主人。这位老周是我一个熟人的亲戚,熟人给我多次介绍,老周向我诉说过这座老宅被漠然置之的无奈和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利用的委屈。文化遗产往往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身上镌刻着历史的深厚肌理,是一个地方文脉的承继,不可复制,其价值更不可用金钱衡量。 有时候让目光投注在深幽之地的薜荔身上,让思绪随着它四处蔓延开来的青茎,悄悄地爬入历史中某一僻静的旮旯,也不失为一种平民化的亲切怀旧方式。如果植物也像人一样有身份之别、贵贱之分,那么薜荔就是一种平民植物了,它植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默默地品味着那个社会底层人群的冷暖哀乐,风雨与共,位卑不敢忘担当。 植物亦如人,也是有灵魂的,也好商量。 |
原标题: 与薜荔商量 |
作者:王天忠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