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观上一片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2月22日 08:13:15 星期五 |
紫霄观上一片云,她们踏着祥云快乐而聚。 云们化作勤奋的名字,在紫霄观里努力修炼。 看着《紫霄文苑》集中大部分熟悉的名字,我一章一节细读。 这些曾经的桐中学子,无论在哪个岗位,对文字都有着近乎执着和偏狂。 我在《桐庐报》做编辑的时候,打交道最多的是毕愚溪、乔关生、黄水晶等先生,他们常来送稿谈稿,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毕老的文字充满着研究的功底,桐庐旅游的许多重点研究性文章都出自他的笔下。本书中他的回忆文章,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史料,流亡学生的生涯,记忆中带着对后辈的真诚希望。其中“跑警报”的描写,那种艰难,不亚于刚刚在热映的电影《1942》,它是一种民族的记忆,但愿我们能铭记那些痛苦的细节。 乔关生则是个快枪手,信息灵通人士,我对他的印象是,走路风风火火,写文章速度快,为人热情,为《桐庐报》写过不少好稿子。 黄水晶,标准的文艺中年,细嗓子略带江南腔调,他对乡土文学的关注和研究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有次我们闲谈,聊到了很旧的一则素材,一位收箬叶的生意人,因为抗日战火,收购的数万价值的箬叶毁于战火,然而,这位生意人很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一点点还债,临死前还交代儿子,继续还债,直到还清,其实,他完全有理由把责任推给战乱战火,那也是天灾。水晶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认为很有价值,随后就派记者专题采访生意人的后代,后来这个稿子,还在《杭州日报》下午版上刊登。现在想来,仍然有点可惜,这样反映桐庐人诚信的故事,应该可以做得更大,至少比那些胡编乱造的影视剧有价值。这次又读到了他的《姚夔赈灾》,叙事中夹着合理的想像,依旧显现他扎实的文学素养。 李相荣、潘素贞、张能竟,还有已经去世的韦叶生老师,都是我做老师时的学习对象。毕浦地僻,我做了七年的高中语文老师,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只能靠自己的摸索,除了向本校的老师学习外,我自然会将目光瞄向桐庐的最高学府,默默关注那些在语文教学领域有建树的德高望重的老师,他们的为人,他们的教学方法,都给我启发,可惜的是,我的分配不能选择,我没有机会面对面接受他们的教育,至今想来仍然遗憾。潘素贞老师,我的印象是文静和善而气质高雅,我在读她的回忆文章时,忽然有一种亲近感,尽管她是我的妈妈辈,但她的经历,让我颇有感触,个人的努力,对事业的执着和坚持,不抱怨,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热爱,这大概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品性,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代表,那个时代的老师,他(她)们身上那种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对今天的年轻教师来说真是宝贵异常。 桐中的学生自然关注着桐庐,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仍然钟情桐庐的山山水水,搜寻挖掘那些千百年来桐庐人文典迹的印记。 申屠时荣,这位先生很勤奋,去年我曾为他的大作《闲赋杂记》写过一个序,我的感觉是,这位年轻的老先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期待他的新作。 方放老师,憨厚中显现着睿智。《三奇石和它们的传说》,是我目前读到的最翔实和生动的关于三奇石的描述了,他让我们在莪山的美丽山水中快乐跋涉和任意畅游。 董利荣兄和谢大学兄,我的同辈,在本书中,都有专题文字研究方干,他们科班出身,知识渊博,功力深厚,旁征博引,叙述简而有章,对家乡的热爱,对诗人的热爱,都溢于言表。 朱维桢老师,一位乐观的大哥,多才多艺,以前吴文昶老师编《桐君山》副刊,他常来坐,他的大嗓门及机智幽默,常给编辑部带来欢乐的笑声。我还从韦普根老师的文章中,读到了故事大王最后弥留的细节,令人唏嘘。 胡泉森老师,对地方志很有研究又很认真的先生。讲话慢条斯理,却常常语出惊人,语出惊人是因为他的专注和对桐庐历史的条分缕析而显得独特,他的《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详尽的描述中,透着深深的遗憾,但无论怎么说,鲥鱼都是桐庐饮食文化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化符号。还有《辛亥前贤汤寿潜》,考据详实,推演有度。 在这里,我还要简单推荐一下三位从未谋面但印象深刻的作者。 一位是鲍为琦先生。他的文字非常优美,《住帐篷的日子》,带给我们别样的体验,大漠风情,戈壁的胸怀,在帐篷中成长,在大漠中成熟,亘古荒原的西北古陆,让人感到一种情怀。 一位是黄良起先生。他的施肩吾研究,非常有价值。我曾经在《杭州日报》上写过一篇《状元的世界》,我深知富阳和桐庐都在争名人施肩吾。个人认为,桐庐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开发都要落后于富阳,黄先生对分水地方文化的探究,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位是李庆钢先生。李先生是《桐庐报》副刊的老作者,他的家乡情结浓郁,给《桐君山》副刊写过不少的好文章,有的文章就是经我手编辑的。这次又看到了他的新作,文字依旧成熟老辣。 按照规矩,最重要还是要放到最后说,那就是桐中校友里的文学大腕——施莉萌。施大腕的作品很多,涉及的领域很广,尤以戏曲见长。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就出版了专门的戏剧集子,她的作品,获奖无数,她的才能,全方全位,不是一般的全方位,唱念做打,天文地理,全能,我就不评论了,不是篇幅不够,是怕评不到位,挨骂,大家自己看吧,看她的好戏好文! 宋卫庆陶元郑磊等等新秀,我们下次再聊! 紫霄观上的一片云。云们已经五彩缤纷,踩着轻扬的脚步,飞翔远方,色彩斑斓。 云聚云散,永远的紫霄观。权作序。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本文系作者为桐庐中学《紫霄文苑》所作的序) |
原标题: 紫霄观上一片云 |
作者:■ 陆春祥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