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富春江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8月24日 08:00:02 星期五 |
常常在富春江边漫步,静观近水旖旎远山逶迤而成的“水碧山青画不如”的自然景致;也总会在跨江二桥上驻足,看满天晚霞一江锦绣的绚丽景色或朝阳从新城区的喷薄;还曾有大雪后清晨江滨的徜徉,看红妆素裹的净洁无瑕及春江两岸的蓬勃生机……岸上观水可谓了然于心,可水上望城又会是怎么样的风景呢?更何况还是这样一个风轻云淡好友雅集的初夏的夜晚? 自城市亮灯工程以来,桐庐恰似为旧城和新区穿上了华丽新装,“夜游富春江”旅游项目也适时应运而生。今晚来的40多位作协好友,虽然有好几位已经不是第一次夜游,且已有《春江花月夜》、《那一夜,我沉醉在幸福里》等美文在网上受到好评,但富春江的美,绝不是一次就能品尝够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在灿烂的灯光中灵动起来,“印象红楼”号画舫也缓缓驶离了桐君山码头。在一片欢呼雀跃中,我静坐船尾,眼前的画卷舒徐地展开…… 桐君山,翼然立于两江交汇之处,有浮玉之形兼具峨嵋之秀,故称“小浮玉”和“峨嵋一角”。今晚,在大家的注视之下,他以一山的璀璨和变幻来演绎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时而静若高天,只留下繁星点点;时而灿如泄瀑,呈现出漫山的流光溢彩;时而彩屏柔曼,时而光柱冲天;时而光影中两人翩翩起舞,时而又是万马呼啸奔腾……桐君山,这座承载着桐庐人精神和梦想的山,曾经寺院覆压、建筑峥嵘,因其“寺包山”之外貌更兼临江而立的气势而被誉为“小金山”,现在,只是白塔兀立桐君祠隐约,历史的烟尘唯有以斑驳的树影与繁复的年轮记载于漫山古树,并于风月摇曳中细细诉说当年的兴衰变迁了。我想也是,只有文化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不竭源泉啊。 桐庐的东门头、南门区,在夜色中静默着。江堤护栏上浅浅的一线灯带,勾勒出岸的轮廓,这后面就是万家灯火下的平民日常生活。是啊,生活才是城市存在的理由,而桐庐应该是一座适宜居住的古城,当年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把县城从旧县迁到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没有水患,算来迄今已有1274年的历史了。这里背山面水,物产丰饶而水运便利,渐成一县之中心。可惜的是,曾经的启明门和迎薰门,都成了过眼烟云,而其间的十多座牌坊等记载着桐庐辉煌人文历史的古建筑,也湮灭于所谓的文明之中,并逐渐淡出于人们的记忆了。如果一个地方的文化脉络必须借助古书才能依稀查阅,那么古楼兰的命运、古夜郎的悲剧,又会成为别处的宿命。 两桥横跨,灿若河汉。在景观上,成为虚实互变的重要布局,而现实中,更是跨江发展的重要纽带,人们的生活因此而便捷而增色而多彩。桥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便是明证。桥的南边是新兴的城南,那里高楼林立,霓虹灿烂,一派新城繁华景象。那高楼借助灯光倒映于水中,把春江幻化成天然的画廊,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而水波的荡漾,又把这些多彩倒影进行变化重构,一如城市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绚丽多姿……我们知道,随着迎春南路精品街的崛起,桐庐将建成中国最美的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而依托自然山水的人文桐庐建设更将是现代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怎么能没有灵魂呢? 是啊,桐君山就像一位历史老人,久经风雨、饱阅沧桑,他的每一寸肌肤都是我们的营养,他的每一滴血液都流淌成我们的动力,共同组成了一种叫桐庐的精神;江北旧城,则如一位雍容华年,承载着过去、开启着未来,是她生养了我们,并让我们有健壮的体魄、创新的思想和开拓的勇气;城南,何尝不是一位时尚的青年,接过祖辈留下的基业,放眼更广阔的世界,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远,只要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一定能走得更稳更快更长远。 夜游富春江,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从水上看城的别样风景,更让我们与富春江亲密接触,对面交流,相互诉说了富春江爱的博大和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崇敬。春江静静似无语东流。但江水汩汩,有心者听之;江流滔滔,无时不刻都在告知人们,文化只有继承,才能发展。 |
原标题: 对话富春江 |
作者:■李龙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