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太姥山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8月17日 08:05:43 星期五 |
仁者说,山是一本书,是可以用来细细品读、细细品味的。当我吟着诗仙李太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次沿着朝圣者走过的石阶拾级而上,面对奇岩怪石时,忽然觉得僻居海隅,知之者鲜的海上“仙都”,就是一本书,一本值得细咀慢嚼的书。 第一次上太姥山是七年前,我们一行趁忙完公务之机,匆匆忙忙游了一回。其时走马观花,印象不深,记得当时只写了一首题为《太姥山行》的诗留作纪念: 异洞奇石相拥藏, 寺庙香火映道光。 雾拢莲花披轻纱, 日出九鲤熠祥光。 云锁太姥半山茶, 蝉鸣摩宵一径凉。 海风洗耳听涌潮, 解数浑身走仙山。 时值仲夏,我再一次冒着溽暑从福鼎驱车赶往胜地,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又细细品读了一回太姥山。 太姥山首先是一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画卷。 大凡名山,必有独特于他山之处,太姥山亦然。“云横断壁千层险”,覆鼎峰、新月峰、笔架峰、仙药峰、莲花峰等峰岭叠嶂,怪石嵯峨。举目望去,神奇雄伟的太姥山,绿树成荫,碧水潺潺;茶树满坡,气象万千。一列列峰峦欲刺青天,昂着孤寂的头颅,傲视尘凡。“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夫妻峰”、“九鲤朝天”、“金龟爬壁”,每一块石岩,都神形兼备,各具匠心,恍若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品。晴朗之日登上峰顶,东望海天茫茫,无边无际,大小岛屿,历历在目。“云雾多变尽奇观”,据说太姥山一年三百六十天,雾日可达一百多天。每当雾气弥漫时,风吹云荡,群峰便没于万顷波涛之中,既汹涌澎湃又轻盈曼妙,更似海市蜃楼,仿佛是在研读丹青的一本遗稿,让你置身于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大师的巨型展览中。 太姥山又是一本人世间惊天泣地的故事书。 太姥山是太姥娘娘之道场。汉王烈《蟠桃记》上说,尧时一老母种蓝山中,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乘九色龙马升天。《力牧录》载,黄帝的老师容成子修练于太姥山,后移往崆峒。汉武帝命大臣东方朔册封天下名山,太姥山列为三十六名山之首。然而,在这本故事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则是夫妻峰的传说。相传很多年前,太姥山下生活着一对畲族夫妻,儿子叫张乐。有一年,倭寇入侵台湾。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张乐说服父母投身军营,奔赴台湾抗击入侵之敌。最终张乐在作战中英勇无畏,献身沙场。张乐父母思儿心切,爬上太姥山顶最高的一块巨石,眺望台湾。他们就这样稳稳地坐着,相依着,最后演化成一座石头雕像。 故事让太姥山的漫山遍野回荡着海誓山盟。“千山万水,与谁白头偕老?与谁海枯石烂?”“让我们做一生一世的爱人,共赴海角天涯。”夫妻峰如一阙《如梦令》,又似一曲《天尽沙》,婉约娴静,无可抗拒,令古今的亲情与爱情故事黯然失色。 太姥山还是一部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曲谱。 行走在太姥山,两旁浓荫覆地,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处处是景,步换景异。常说太姥缺水景,其实不然。太姥山,山衬海,海托山,互相映衬,蔚为壮观。太姥山多峡谷、洞穴,大雨过后,地表水潺潺流入洞中,形成各种暗泉和飞瀑。由于洞中回音作用,在不同位置和角度,都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水流声,或沙沙作响,或哗哗欢唱。要是在盛夏,蝉鸣枝头,“知了”声一阵接一阵,汇就山涧交响乐。游人在洞中默听泉声,嬉戏水趣,兴味无穷,胸中的一切烦愁皆被荡涤而尽。绿荫丛林处,不时有造型玲珑别致的亭子,罗布于山麓岩顶,容你稍作小憩。试想,坐于亭下,清茶一杯,山风习习,听泉水叮当,如轻弹的古筝;百鸟啾鸣,似慢拔的琵琶。抖落你一路的尘埃和暑气,让神清气爽,说不尽的惬意。 太姥山,用执著的挺拔书写了红松磐石的风格。经年累月,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任凭风吹浪打而岿然不动。 太姥山,经受着严寒酷暑,与冰雪为侣,与海风作伴,养育着参天大树,名花小草,孕育了人生的悲欢与苦乐。 太姥山,你是一本大自然奉献的巨著。千遍读你不够,万遍读你不透。作别时情不自禁地又吟诗一首: 曾经沧海岸边礁, 如今餐风听浪啸。 星移斗转丘峦裂, 水枯石烂花枝俏。 夫妻峰上能系舟, 将军洞里可藏娇。 依稀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暑亦消。 |
原标题: 品读太姥山 |
作者:■王樟松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