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又有七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名录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2月14日 09:13:45 星期二 |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桐庐的文化明珠 我县又有七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名录 合村绣花鞋,一针一线绣出民间艺人的智慧;江南古村落建筑,一砖一瓦砌出文化的魅力;桐君中药文化,一草一叶熬出中华药魂;十六回切,一菜一肴品出家宴盛名;钟山石雕,一雕一凿刻出传统技艺…… 2011年,在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至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名单中,我县的合村绣花鞋、江南古民居营造技艺、桐君中药文化、十六回切、钟山石雕制作技艺、畲乡红曲酒酿制技艺以及江南时节在列,这意味着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原先的三项,突增至现在的十项。这是我县名列省级名录最多的一批,甚至超过了我县省级前三批的总和。此外,在2011年的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竹器制作技艺、钟山豆腐制作技艺、项氏南拳、富春江传说这五项也被列入第四批市级名录。其中,陈爱华、许马尔、项成山分别被评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村绣花鞋、十六回切、项氏南拳的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全县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名;有2个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9个县级剪纸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非遗旅游景点。 去年以来,县非遗中心在非遗保护工作上不断创新,开展了全县非遗重点项目和非遗实物征集调查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县非遗中心到各乡镇(街道)开展非遗重点项目的了解和挖掘,并在钟山、莪山、富春江等乡镇召开了由各村老年协会会长参加的非遗工作座谈会。如江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通过再调查,申报成功省、市非遗名录。分水、百江、凤川等没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的乡镇(街道)也挖掘了一些有价值的可以申报的非遗项目。 挖掘的同时更要管理做好这些“财富”。县非遗中心在做好全县非遗项目规范管理、宣传工作上,下足功夫,不仅投资购买了摄像机和编辑设备等,基本建立全县非遗重点项目数据库,为今后开展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奠定基础,还组织人员整理编写了《桐庐民间文学》,还在《今日桐庐》等媒体上进行非遗专题宣传,更与浙江理工大学协作,对我县剪纸、绣花鞋、高空狮子、江南古民居等进行非遗专题片的拍摄。 为了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县非遗中心积极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及教学基地,做好服务指导、规范管理。去年,县非遗中心不仅对全县已有的2个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以及9个县级剪纸非遗传承教学基地进行检查指导,还在实验幼儿教育集团新建立幼儿剪纸教学实践基地。县非遗中心在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管理工作上,不仅召开传承人座谈会、走访传承人,还制定非遗项目传承人管理办法,并全力抓好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馆(展示室)建设,向世人充分展示我县非遗的风彩与魅力。目前,我县已有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胡家芝故居剪纸馆、富春江镇、横村镇初级中学剪纸馆(展示室)、莪山的畲乡民俗馆、江南镇的民俗馆等10个非遗馆(展示室)。 2012年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非遗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将在我县召开。今年是非遗名录申报年,县非遗中心将抓住机遇,做好省、市、县非遗名录申报工作,重点做好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申报。同时,还将完善制定我县非遗保护教学基地、非遗展示厅(室)、非遗传承人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保护基地和非遗展示场馆。 |
原标题: 我县又有七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名录 |
作者: 网络编辑:顾伟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