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错过鸿儒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1月20日 08:16:07 星期五 |
双脚踩在古籍般的土地上,我才知道自己差点错过鸿儒村。 提到桐庐的美丽乡村或乡土题材写作,2011年我曾作了一次桐庐乡村采风巡礼,写了多篇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记述农家真实生活、农村交通、农村新貌,对纯朴、自然、原生态山村的眷恋的拙作。如《淌蜜山畈》、《环溪归来香满衣》、《蜜梨盈枝》和《喜见乡间一幅画》等。写桐庐乡村不能绕过芦茨村、阳山畈和环溪村的,它们一个以景润人,一个以香气盛,另一个凭花姿胜。因为上述村庄太出名了,竞自信地认为,桐庐已很少有村庄能够再次激起我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了。 当旧县朋友邀请我的时候,说实话,我当时想:那里有什么好看的? 缘由很简单,根据我的观察,越是文化稀薄贫弱的地方,越喜欢拿文化底蕴来说事。如今到一个地方访问,当地官员和地方文化人士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多是本地有深厚文化底蕴云云。有时候我能听得明白,也比较好理解,比如说扬州、苏州、杭州这样的城市,它们之有文化底蕴,似无异议。但有的地方则不然。发现石器若干,动物骨头若干,或仅仅是传说,则都可以拿来作为有文化底蕴的实证。对此我在写作中常常困惑:这样的底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关系吗?拿文化底蕴招牌说事,无非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上世纪90年代各地发狂般建设的第一波微缩景区、大型综合主题公园,如今十有八九是废墟,甚至早已被拆除,连痕迹都不曾留下。殷鉴不远。 其实旧县我去过几回,但都没有留意到风雅而清古的鸿儒村。 初读鸿儒村名,一种书香感油然而生。那是因为唐代刘禹锡短短81字的脍炙人口佳作《陋室铭》。纯口语化的美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诗人道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看似直白平淡,细品则令人齿颊生香,难怪历代选家都在浩如烟海的诗篇中看好这一篇,将它选进了《全唐文》卷六〇八,还被选入当代中学语文课本。在中学读书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颇具文学美感的人,把一篇《陋室铭》读得抑扬顿挫,并要求我们诵读如流,如今文段大都忘了,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却深深刻在脑海。 为何得鸿儒村美名?定然是有些什么特别之处,或神奇的魅力,这么一想,心里便产生了要去寻访它的念头。 追溯往古,旧县曾是桐庐古代县治之所在。桐庐历史上三迁县治。贞观20年(公元646年),曾将县治迁至桐溪边,即今旧县,唐朝年间在此建县治达92年之久。 果然有些来历,鸿儒村位于旧县西南,根据村内《张氏宗谱》记载:明朝宣德4年(即1430年),张家之子及其外甥2人同时中举,在此前后村庄竟有7名秀才入贡,被誉为鸿儒里。古人“学而优则仕”,不获功名心不息,参加科举考试非常不易,李白、杜甫和孟郊这些璀璨的大诗人也屡试不第。可见鸿儒村决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桐庐县志》(卷一)就有记载,名为鸿儒庄。 我认为能够读懂鸿儒村的人,鸿儒村现任村书记张新宇应该算上一个。 张书记一脸真诚朴实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在我们一行人面前一亮,远胜于程式化的握手。他的讲解很自然很纯粹也很有特色。他告诉我们,村里请来了省城杭州的设计单位,帮助规划设计了一个苏州园林式格调的新鸿公园,“公园有文化广场、廊桥、凉亭、绿化、人行道、健身场所,使公园成为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场所,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再过段时间来,村里变化还要大。”张书记眼里充满无限憧憬:“我们鸿儒有7个自然村,这次全村规划后保留3个自然村,2个安置点有120户人家好安排,目前土地征用已完成,规划中村里沿溪将建一条休闲长廊,还要邀请书画界名家到鸿儒留下他们的墨宝,以后的鸿儒,将是客人走古道,赏竹海,游长廊,住农家的好地方。” 一座新农村跃然眼前。这美景不正是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原生态画卷吗?有时我常常想,“仓廪实”更需行道德,要实现村民致富,生活提高,除了靠党的好政策和村民勤劳外,村干部要有新的理念,并渐渐形成共识才行。如果一件事经过村干部的努力而成功,即使是极其细微的小事,村民们也会感到幸福与自豪。 此言非虚,正好有个比我大几岁的村民从小路走出来,上前一问鸿儒村今后的生活环境和新家时,“我勒老早就想搬了,搬出来会交关方便,进城买东西都近些。”老农用方言说着,仿佛意犹未尽,小康挂在笑脸上。 翻阅鸿儒村历史,令人瞩目的还有条曾连接严州(建德梅城)的唐代古驿道,留下了不同地域文化交融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积淀。遥想当年,背井离乡的百姓,腰缠万贯的商旅,落魄失意的文人,踌躇满志的官吏,金戈铁马的部队,南来北往,行色匆匆。和已经旅游开发的成熟景点相比,古驿道藏在深闺一样,还多几分古朴,尚待开发。“古驿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热情好客的张书记说,并邀我们前往。我说邂逅美景,也是需要机缘的,下次专程来吧。我暗暗想:愿文脉有续,鸿儒村,似一只沾着泥星和草叶的青瓷花碗,不久我一定还会再来看你的。鸿儒村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部作品,也是需要村干部们披肝沥胆、尽显功力的一部心血之作。 一声喇叭响,车还没开,鸿儒村便已朦胧了。 |
原标题: 差点错过鸿儒村 |
作者:王天忠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