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著文做新闻
|
方赛群在采访 |
1994年9月,在当时的县委宣传部部长陆安玉力荐下,方赛群被特招进桐庐报社成为一名记者,从此得到一方更大的发展空间。记者,是她第一份正式的职业,也是她最珍惜的一份工作。 从事综合要求更高的新闻行业,方赛群经历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有人把记者比作行者,形容他们总是奔波在采访的路上,行色匆匆,非常辛苦,方赛群甘做这样不辞辛劳的行者。入行之初,她靠两条腿和一辆自行车,到过县城的每个角落,即使最偏远的山区乡镇,都曾有过她的身影。尽管是单位里年纪最长的记者,当时还担任记者部主任的职务,但她在完成单位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同时,仍然做到出稿量多质优。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经历过坎坷,她也能保持纯正的心态,始终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用手中的一杆笔,弘扬主旋律,无愧于新闻记者“铁肩担道义”的职责。二十年来,方赛群写下的新闻作品数不胜数,更有《解读沉寂的鞋乡》——“罗山皮鞋缘何遭重创”系列报道、《一位大山一样质朴的好干部》、《农家父女骑摩托车万里寻访红色记忆》、《石亚明用心书写警察情义》等优秀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级评选中获奖。
1999年,方赛群当选为政协桐庐县第五届委员,以后一直连任第六届、七届。因工作突出,方赛群先后被评为县政协“双好”委员,杭州市“三八”红旗手,曾获杭州市新闻奖(人物奖)提名奖。
“山花”香自苦寒来,在新闻领域这方磨砺人的热土上,方赛群从一个普通的妇女终于蜕变成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数十年的记者生涯,更为她今天获得文艺界的最高荣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方赛群常说,故事和新闻,如她的左右手,两者不能割舍。她痴迷故事创作,更热爱新闻事业。把两者完美和谐结合,是她引以为豪的成果和乐趣。
为此,她尝试把故事与新闻进行“嫁接”,用故事的笔调写新闻,使新闻更通俗好看。2007年4月开始,《今日桐庐》推出了由她主持的“新闻说事”栏目。以“励志”和“扬善”为主旨,方赛群发挥其故事的特长“说”新闻,奉献给读者一大批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该栏目推出以来共刊发了近500余个新闻故事。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寻访红军足迹》、反映普通百姓爱国情感的《烈士纪念碑上的红色恋人》等一批新闻故事,大受读者追捧的同时,也受到同行及上级媒体的肯定,许多稿件还被其他媒体转载。“新闻说事”也成为《今日桐庐》的名牌栏目。
而让方赛群倍感欣慰的是,历任报社领导,对她的故事创作十分支持。用报纸宣传故事,也成了“近水楼台”。她的中篇故事《妈妈和她心中的儿子》、《母爱无涯》先后在报纸上连载,其他故事作品也先后在报纸上刊登。
2011年,方赛群开始负责《今日桐庐》“春江儿女”栏目组稿的重要任务。一年来,她先后对有突出贡献的桐庐籍著名人士进行了采访报道。如参与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徐必寿、中国古桥梁专家罗关洲、浙大经济学院教授吴梦蛟、著名国学家吴光等。为了写好写活这一篇篇重量级的稿子,她坚持亲赴绍兴、镇江等地与采访对象见面,深入采访,然后成稿,付出极大的心血,对此,她只有两个字:“值得。”
原标题: 方赛群 山花香自苦寒来 |
作者:周小莉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