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悟禅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2月25日 08:46:12 星期五 |
■ 冼逢周 ![]() 佛曰:“圆,无偏缺,通,无障碍”,语近直白却禅意缠缠,圆通寺因之而名。桐庐圆通寺相传始于唐代,一云游僧人见县西舞象山麓一山坳,幽深荫翳,“风清天籁语肃肃”亦有灵气,驻足筑庐供佛观音弘传佛种,后成寺。寺初成曾名“潮音”,想是钱江潮逆江而上至严滩。滩水骤落,寒潮上涌两相激荡和以松涛悠韵与山寺钟磐声,声声相扣,浸入佛门心绪。寺院名“圆通”已是宋代,说是“圆通”较诗意的“潮音”更蕴禅意。圆通寺借桐庐“山水奇异,天下独绝”,依舞象临春江,迎四方宾客八方信徒,诗云“客似春潮来有信,僧如秋菊淡多情。” 岁月苍桑,时序变迁,圆通寺屡建屡毁,近代毁于日冠侵华进对桐城,对“普渡众生”的佛门圆通寺的狂轰滥炸,重建于当今盛世。寺院重建于2005年5月28日开光,是日,余曾轧过闹猛,然摩肩接踵未能看得真切。近日重瞻是因友人相曾的一折纸扇,友桐城书法名家,纸扇上友题写有张宗略《随喜归元寺》:“佛地禅林闹市中,香烟缭绕楚江东,虔诚未必神灵感,古刹常敲警世钟。”读余遐想,想到了圆通寺,想再去圆通寺走走,想到佛前找点感觉。 农历初一,一个不须买门票可以礼佛的日子,游人、香客、信徒熙熙攘攘。进山门殿走的是边门,斜着迎来的是两尊金刚塑像,威武雄伟。殿堂上弥勒佛坦胸露怀,笑颜相迎,凝视端祥佛可掬的憨态,朦胧似醉的眉端透着一丝神秘,仿佛想和世人说些什么,让人不能不有点想法,是在说他大度能容?还是在说他洞察世事,难得糊涂?注目弥勒顾盼金刚不知所措,踌躇之间人已走出了殿堂。山门殿以内给人的初始感觉有点挤,佛阁、钟楼、鼓楼、经堂、放生池“挤”在一了起。天下寺庙格局大同小异,瞩目的是两座在佛寺很少见到的园形佛殿华美靓丽,据说是寺庙重建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取“天圆地方,广宇六合”古意而建。也有人说旧日“圆通寺”里曾有类似建筑,如此,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东阁供奉常年在三界之间奔波,解脱众生疾苦的地藏王,众生祈拜是在当然。西阁供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菩萨当日一叶渡江将禅宗传入中原,禅林佛地自应有其一柱香火。不知是地域所限佛阁建的“小”了,还是佛身高大,跪拜的蒲团竟铺在了门坎外,仰视间难览菩萨“真颜”。 禅宗佛寺主殿供观音。佛堂高踞地势高差有点大,朝觐的路不像大多佛寺那样平铺直达佛前,在一立壁前左右拾阶。壁墙上“清净庄严”四个遒劲大字古韵横生,如此建造或许是个不错的创意,人抬步前凝目沉思或会稍敛繁杂心绪。观音殿大气屹然,盘龙玉柱雕龙石阶显摆着佛殿恢宏,殿堂高阁轩敞,十面观音婷婷伫立容颜严慈。佛前烧香寺庙一景,观音像前香火很旺,各色男女你先我后拈香燃烛虔诚跪拜,喃喃声声似有所求,求财、求情、求子?“许愿”、“还愿”仰或“临时抱佛脚”不得而知。佛家里观音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协持,“职责”是接引众生渡往极乐世界。观音今劝明接,发现世人多在为温饱、消灾、避难奔波,无暇顾及以后的来生,自此,观音“再续慈航”劝人行善“救苦救难”,人们拜观音祈佛福佑是在情理之中。禅禅佛意虔诚的氛围感染了我,心说,佛教义理精深博大,经典浩繁,号称八万四千法门,三藏二十部经典,俗人能解几何!不信佛怎能不礼佛,肃穆凝思燃三柱清香,心中自是对佛法的虔敬之意。也许有求无求并不重要,凡人难却情物之感,有所求亦然,只是芸芸众生祈求者众,佛怎能唯独于我,“虔诚未必神灵感”烧香当有个禅的心态不求也罢! 观音佛像后有立壁,壁后书有佛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梵文汉译深邃费解,左右立柱为名家撰题楹联:佛光普照大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事皆有因果;法轮常转人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举头可见神明。楹联想是对经文的注解诠译,揣摩这楹联可是在说:佛讲因缘,善报是报恶报也是报,人呵,欲壑难填,好自为之。 观音殿后拾阶十余步一平台,七叶古木枝干苔迹斑斑森然苍劲,点出佛殿庄严,大雄宝殿巍峨壮观,凌霄跃宇,气势雄伟。殿堂上佛家“三尊”仪态端庄,佛祖如来垂目冥思,动感的神态生动的气韵,仿佛在显示体内聚积的元精。佛祖左右分别是能却除众生病痛,使众生增福延寿康健安乐丰衣足食,主持东方世界的琉璃药师佛和主宰西方世界,接引一切信仰其佛号的信徒脱离苦海的阿弥陀佛。殿堂上香烛缭绕,高僧双目微闭,经诵、钟磐声声缥缈空灵,呵,南无阿弥陀佛!豁然,心中似有疑问想问问佛,走神了!虚幻中想起一个佛门故事:悟者丹霞法师云游借宿一佛寺,天寒地冻,竟把佛殿上佛像烧了取暖,寺僧责之,丹霞坦然:我是看佛像能不能烧出舍利子。寺僧哂之:木佛怎能烧出舍利子。丹霞指殿上另两尊佛像曰:那就一起烧了吧。事情闹到住持处,高僧曰:寒即炉边取暖,热即竹下乘凉,生活即顺其自然,不造作,饥食倦眠按率真的本性去做,何错之有?亦在说佛是虚幻的,倡导的是让人们能从诸多虚幻、贪执和成见中解脱出来……冥冥之中仿佛是佛在释佛在释疑惑:“以出世之精神,为入世之事情。”再观佛颜多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信步佛堂,殿外左侧是条连通山上寺前的傍山小路,路里殿宇从峙三重一脉,重檐飞翘,古木相衬。路外山岗树木苍郁,林间斋堂亦藏亦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洒满清凉的林荫路上亦似乎附着了禅意,安人心神发人思索。伫立其间,静心思虑,心路自然淡泊清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视野欲向寺外的春江,以远的青山,欲往大千世界眺望,隐约的树枝间一座高耸的现代建筑挡住了视线,难以望远,只能回眸眼前。眼前的山岗、林木,眼前的殿宇,眼前的佛……“此时此地”游人、香客、善男信女,还有身居其间的我,可曾听到寺院里正在传扬的撼人心扉的噌吰钟声! |
原标题: 圆通悟禅 |
作者:冼逢周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