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肆流 卫士效忠魂 |
http://www.tlnews.com.cn/ 2010年11月02日 17:58:07 星期二 |
——观《芦茨湾的呼唤》有感
富春江泣首,白云源呜咽。2009年8月7日,桐庐人民永远铭记在心间的一天,桐庐县新合乡乡长陈柱平,副乡长钟伟良同志,在抗击“莫拉克”台风的特大洪灾中,心系乡民,连续多日奔走在抗击台风一线,不幸因公殉职。两位出身农家的普通干部,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展现了共产党员忘我工作精神风貌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电影《芦茨湾的呼唤》以陈柱平、钟伟良同志抗洪斗争的英雄事迹和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全面再现了他们朴实的成长轨迹和平凡感人的事迹。长期以来,他们奋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奔波在田间地头,服务在群众身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修乡路,改水渠,改善民生,兢兢业业的为百姓做实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了人民公仆的神圣使命,用大爱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操,用生命诠释了死而后已的铁骨忠魂。 电影的开头便攫住了我们的视线,心也随着镜头的变换而拧到了一起,2009年8月13日,风雨交加,洪水肆虐,桐庐县新合乡在“莫拉克”的袭击下发生强降雨,为了及时地了解灾情,守卫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陈柱平乡长和钟伟良副乡长不顾连日来在抗台一线奋战的辛劳,立即火速赶去灾难严重的现场,两位乡长深知的工作环境之恶劣,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在最危险的时候,依然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他们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就在他们乘坐的车子路过芦茨湾的20省道时,连日大雨的冲刷路基被冲毁,造成了道路发生塌陷,车子落入河中,水流很急,车子瞬间不见了踪影。两位乡长在赶赴抗台救灾前线的路上发生意外,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了搜救小组开展搜救,当地的群众也都自发自觉的加入到救援行动中,一边找一边呼唤他们的好公仆。 天幕低垂,悲风哀泣,在出事后的第四天和第七天搜救人员分别找到了陈柱平和钟伟良的遗体,两位好公仆永远的离开了。他们牺牲的消息传出,忧伤和悲痛立即笼罩了整个桐庐大地。人们将永远记住2009年8月13日,这个悲伤的雨天。 为什么他们的离去,会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会给人如此强烈的震撼? 电影以回忆的形式再现了他们朴实的成长轨迹和真实感人的事迹。这是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影片,更是深入学习宣传两位英雄乡长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生动教材。他们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他们的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无不体现了心时代人民公仆的光辉品质。陈柱平、钟伟良同志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放在群众身上,心里始终装着、想着群众。工作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经常战斗在基层一线,13日晚上灾情最严重时,陈柱平匆匆与妻子告别后便赶赴灾情严重地区,不料这一去竟成了永别。战斗在第一线,不畏艰险、身先士卒。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向陈柱平、钟伟良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思群众所想,办群众所盼,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陈柱平、钟伟良同志能从工作实际出发,直面困难和问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危机面前不退缩,关键时刻冲在前,以模范行动彰显先锋本色。 把“群众安危责任重于泰山”、“绝不能把遗憾留给人民群众”的话挂在心间,在陈柱平和钟伟良等一批干部的努力下,在抗击“莫拉克”台风和桐庐县百年一遇的“8·13”特大暴雨中,陈柱平和乡党委、乡政府一班人实现了“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确保了新合乡5500多名村民无一伤亡。 人们这些人民的公仆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也看到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感人形象。 陈柱平和钟伟良去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向党和人民抒写了自己的无怨无悔;他们用一腔青春热血,铸就了共产党员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不朽丰碑。
桐庐县江南中心卫生院 徐 瑞 |
原标题: 沧海横肆流 卫士效忠魂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