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香谷的“雅”和“野” |
http://www.tlnews.com.cn/ 2010年05月24日 07:51:07 星期一 |
桐庐新闻网5月24日讯 ■ 孔令楠 “水伏流石中,声如琴筑。”一走进琴溪香谷,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几个字:雅乎野哉! 说它“雅”吧,的确非常优雅。 琴溪的湖是雅的。还没到琴溪香谷就看到了那翠谷琴湖,它状如瑶琴,如一方碧玉,映衬着翠谷峰峦,格外灵秀。 琴溪的水是雅的。我们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迎着溪流向前走。一路上,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并发出一种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犹如一首使人陶醉的歌曲,一股劲儿地往我耳朵里钻,它还会时时变换着调子呢,让我深深地入醉……琴溪的水是那么的清澈,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琴溪的水是那么的清凉,把手放在水里,简直就感觉不到这是夏天;琴溪的水是那么的柔,仿佛就是一条透明的绸带围绕在我的身旁。你瞧,它在太阳的照耀下,正闪耀着五彩的颜色…… 琴溪的文化是雅的。唐代著名诗人施肩吾,一生诗作有一百九十七首,被收录在《全唐诗》中。他有诗云:“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只有此等美景才留住了我们施状元在此苦读。 我们一直向前走,经过一棵挺拔的枫树,到了山顶,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凉风袭人,雾霭缭绕,一亭翼然,这时我们已经来到了为施状元而建的状元庙。施肩吾曾经在这里刻苦读书,最终考取了状元,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据传,早年施肩吾因家境贫寒,与同榜进士徐凝在此读书。在读书处有一池,叫做“洗砚池”,相传池中有施肩吾读书时亲手栽种的荷花,这荷花的花瓣和荷叶上散布着墨点,据说是施肩吾经常洗砚时洒上的,这荷花被称之为墨荷花。施肩吾与徐凝不仅是同学,也是一对知音、琴友,两人在读书闲暇之时,一起抚琴唱和,纵情于天地山水之间,山中琴溪边至今还遗有琴台等旧址,此条溪流也因此而得名为“琴溪”。 说它野吧,也确实是挺野的。 琴溪里,野生小鱼小虾小螃蟹可野得很,一会儿游到这,一会儿爬到那,走到哪儿都有它们的身影。生性顽皮的我可忍不住了,约上童心未泯的舅舅一起下琴溪去捉,一条条小鱼,一只只小虾,还有那横行的小螃蟹,从我们的手指间滑进溜出。爸爸妈妈看了,也加入了我和舅舅的行列。 树林之间,常常是蜈蚣还有百脚虫出没的地方。山间小路上,绿树花丛中,到处是它们穿行的踪迹。 大约半小时后,琴溪洞便出现在我们面前。走进去,洞内和外面简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非常的凉爽。洞内一片漆黑,虽然有许许多多的照明灯照着,但还是显得特别的昏暗。一路上,我们穿水路、爬上坡、走峭石、踏水石……我暗笑:“哈哈,这实在是太刺激了,不知道爸爸妈妈是不是这样认为的?”“老爸老妈,你们认为这个洞刺激吗?”我小声问。没想到他俩异口同声地叫:“是恐怖,真恐怖,要是有一个‘保安’给我们做护卫就好了。”“哈哈哈,俩胆小鬼呀……”我的笑声在洞内回荡。 “终于走出头了。”路到了尽头,我们欢呼一声,正想出洞,可奇怪的是找不到出口在哪儿了。这正是我这只“小猴子”出手的大好时机,我窜东跑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搜寻,终于在一个楼梯上找到了一个窄小的洞口。我们一行赶紧挤进这个窄小的洞口,只觉得洞里特别暗,比刚刚进来时要暗得多。我们摸索着前行,路一直像人工挖的隧道一样小,而且十分的陡峭,近似九十度。在这样的地方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我们一个个都成了“爬行动物”,我手脚并用地一步步向上爬,就连爸爸妈妈也都忘记了自己的形象,也跟着我一起爬……不知爬了多久,终于重见天日啦,阳光照射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身上感到十分的温暖.“啊,终于从那滴着露水的隧道中冲出来啦……”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愉悦,琴溪香谷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就在这样雅味十足、野趣横生的琴溪香谷里,我们返璞归真…… |
原标题: 琴溪香谷的“雅”和“野”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