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蓉经堂说因缘 |
http://www.tlnews.com.cn/ 2009年12月07日 08:12:42 星期一 桐庐新闻网 |
“因缘”的梵语hetu-pra-tyaya。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必须因缘和合,方能生果。我们去梅蓉经堂,就是一种因缘。 桐君街道梅蓉村,原名梅洲,又名九里洲,素有“十里洋滩九里洲”之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名噪海内外。它南濒富春江,北靠刺山虎山,为开阳之地,景色十分怡人。特别是春花一色,形成“早春梅蓉”胜景。 就在梅蓉前江自然村旁,有一座破败不堪的房屋,上上下下均为木莲藤和其它野藤经年缠绕,就连边上的大树也是藤蔓遍体,远看去完全是一个绿色的土丘。到近处,撩开那垂挂的藤蔓,才看到房子的模样。知情者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梅蓉的四大古建筑之一的梅蓉经堂。我们第一次慕名前去查找时,就是从这里路过而不见。因为它的外形实在是与我们想像中的相去太远,甚至那模样是我们不敢想像的。 我们走进一人高的杂草丛中,又钻进藤蔓牵绊的杂树丛,才看到倾圮的房子。这里先前应该是一座三开间小台门建筑,现在前半部分已彻底毁坏,后半部分前檐也已坍塌,木檩和椽子下挂,幸亏是统椽(从房顶到檐口由整根的木料做的椽子),而缠络的藤条也起到了一定的牵拉作用,所以还硬生生地撑着一部分;蔽天的木莲藤上还挂着几片残留的瓦片;地上草丛中到处是摔碎的瓦片和望砖……好在几根主要的梁枋还算结实,所以四根石柱还作为一个整体而坚守着。我们主要是为这石柱上的对联而来的。 对联采用双勾阴刻的手法,书法十分飘逸,内容十分超然。分别为:“云去云来谁是主,花开花落自成空;竹影横斜笼法案,钟声断续出香泉。”看着,读着,竟觉得自己也有了一份超然物外的脱俗和了却尘缘的虚空清灵。 但我们还是为俗事而来,所以我们就忙碌着把这些空灵的富含哲理的语句拓成实在的启迪心智的拓片,想以市俗的思维逻辑,来开解佛家的偈语,并传承禅宗的心法。想法幼稚、行为可笑,然精神却不失执著。因为看着那摇摇欲坠的屋子,想着先前或许也是梵音阵阵、木鱼声声的经堂,我们真的不愿意让那过去的辉煌就如此烟消云散,归于虚无。 承蒙朋友的帮助,拓片过程异常顺利,三小时的忙碌,两份共八张拓片已完成。看着被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柱子楹联,再看看排成一列的拓片,我们还是未能逃脱市俗的功利,心中有了一份喜悦。 其间有几拨村人路过,出于不同的目的而过来询问。我们便趁机搜集关于经堂的故事。于是,我们从一陈姓老年人那里了解到,经堂东边曾有一叶姓道士居住,后迁入村中;相传徽州朝奉路过此地,留下几句偈语:“前面双眼塘,后面紫竹林,若要藏,堂中堂。”于是又传出一个18斤重的金菩萨的故事来。从另外人那里,则听到西厢间是闭关修炼“坐莲经”的地方,还曾有人坐化在里面云云……但我们更是欣喜地听到,这里还生活着一位王朝秀老人,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仍然思维清晰。除了常年生活在南京的胡家芝老人,她可是本县如今最高寿的人了。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拜访她,或许她就知道这经堂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一龚姓中年人说,这里曾有晚清著名的“小白菜”在此诵经修炼。就是那个和杨乃武一起的小白菜,慈禧太后为她审清了冤案后,她就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我们不能肯定这是否属实,但既然有这传说,想来也不单单是空穴来风,一定有一种因果联系,有一种因缘在里面。于是,清末那十大冤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又在我们头脑里回旋。但有资料说“小白菜”出狱后,在余杭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为尼,法名慧定,民国十九年(1930)圆寂,年76岁,墓龛建于余杭东门文昌阁,后又按原形重建于安乐山东麓,墓碑上刻“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三世准提堂上圆寂先师慧定之墓”。真凭实据,不容置疑。可传说又言之凿凿,难道为尼后也曾云游,并到七里洲经堂诵经说法?如今已是无据可考了。但我们宁信传说为真,让传说为这并不有名的经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因为“小白菜”的磨难,想来也是一种因缘。 前院杂草丛中,依稀可见一小池模样,想来以前曾植莲而播香。因为莲花象征着“因果同现”,正应合了佛理的因果轮回之说,还常被用来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因而也被视为佛家圣物,成为菩萨说法的禅座。只是现在却是满目的木莲,难道这也是一种因缘?而梅蓉之“蓉”的本义就是莲花吧,村子的得名是否与莲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在看来,却也不失为一种因缘。 |
原标题: 梅蓉经堂说因缘 |
作者:李 龙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