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贤娟 和一个好久没见面的同事在中心广场散步聊天,同事谈到了对女儿的教育培养。她说丈夫对女儿很尽责,很关心女儿的学业,总是很认真地辅导女儿。言谈中,可以感觉到她满足而欣慰的心情。同时,她又说,她感觉女儿心里是知道爸爸很爱她的,也知道爸爸很关心她,是为她好。但是,同事说,做爸爸的并没有真正进入女儿的内心世界。语气里,似乎透着一些遗憾和无奈。
我问同事,是不是觉得他们父女之间缺少了某种心灵上、情感上的相通?同事说,是这样的感觉。
听完同事的话,我又问同事,女儿平时有没有为父亲做点什么。同事说,几乎很少,也就是捧一下茶杯,倒一下水之类的。我说有这些就足够了,并建议同事的丈夫下次女儿再为他捧茶杯、倒水的时候,就悄悄地、自言自语地说一句:“有个女儿真好!”从心底里去享受女儿,欣赏女儿,把做爸爸的这种享受的感觉和欣赏的情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来。
同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这样是挺好的。”我不知道同事是否真的理解了我话的含义,但我期待并祝福这一对父女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祝福他们那种相互的感受,渐入佳境。 年轻的爸爸,也许很爱女儿,在女儿学业的辅导上尽责尽力,督促女儿做功课,教女儿写作业。聪明的女儿,也自然知道父亲的一片苦心,一份大山一样的父爱。然而,爱,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相互流通的。如果缺少了其他某些重要方面和没有了爱的流动,那么在学业上“管”与“被管”、“关心”与“被关心”、“辅导”与“被辅导”模式下的父爱,在天长日久的重复中彼此是否都会感到沉重和疲惫? 爱显然是一种责任,但爱更是一种情感。可能很多尽责的父亲,重视了责任而忽略了女儿心灵、情感世界的需求。女儿也许会觉得,爸爸很爱自己,然而又缺少心灵的沟通。女儿还可能感觉到,爸爸很在乎自己的学业和成绩,但并不在乎她整个的人;除了分数和学业之外,似乎缺乏了其他维系父女之间情感和心灵紧密相通的纽带。
记得我丈夫也曾经是一个不大会表达情感的人。我也觉得,女儿和她爸爸之间,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距离感存在。记得女儿给她爸爸送一些小礼物时,丈夫总是没有什么表示和情感的反馈。后来,女儿买了礼物就不再亲手给爸爸送上了。有一次,她给爸爸买了一件生日礼物,是一只“猪”形的茶杯。女儿把礼物买回来后,和我说:“妈妈,今天爸爸生日,这是我给爸爸买的礼物,你帮我送给爸爸吧。”我为了拉近女儿和她爸爸之间的感情,就鼓励女儿自己把茶杯送去。后来,女儿很勉强地把生日礼物送给她爸爸。可想不到这一次,她爸爸居然说了一句:“这茶杯真漂亮啊!你给爸爸再倒上茶,我就可以享受了!”女儿有点开心,很快就倒上了茶,端给她爸爸。她爸一边喝着茶,一边惬意地发一句感慨:“有个女儿真好!”让我惊奇的是,女儿脸上放光,眼睛都发亮了,神采飞扬地去做她的作业了。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更让我惊奇的是,女儿后来在她爸爸面前更乖巧了,和她爸爸之间也有了越来越流畅的交流。我心中一阵窃喜,因为这正是我一直所盼望的。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做父亲的并不需要做太多或者表达很多。我感觉,只要转换一种心态,在生活中,去享受女儿,欣赏女儿,哪怕女儿给你做了一点点事的时候,你说上一句有个女儿真好!这就足够了。足以让女儿感受你很在乎她的爱,你很需要并享受着她对你的爱,让她感受到你在欣赏她。这一句话,足够能使她感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她心中的那份来自于父亲的爱和自己对父亲的爱。
有个女儿真好!天下的爸爸们,请尝试使用这一句话吧!相信有一天,爸爸们都会发现,自己和女儿之间,不再是“关心”和“被关心”、“管”和“被管”的关系了,而是相互享受彼此的爱,是愉快的合作和默契,是做爸爸的快乐和幸福了。 |